文/刘飏(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发热是一种临床症状,其原因也是各有不同。
医院儿科门诊,因发热来就诊的宝贝也非常多。
所以,家长对一些常见发热原因,和居家护理的方法理应有所了解,尤其要学会识别一些有可能向危重疾病发展的伴随症状,是关系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的关键。(一)脑炎、脑膜炎症状:6个月到3岁的宝贝是该病好发年龄。
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搐现象出现。护理方法:1.尽快就医是唯一的方法
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由医院的专业医生来进行,是安全的医疗行为,家长不必担心。)脑炎住院的宝贝通常给予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2.配合医生有效治疗
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约需要2~3周才能痊愈。
因为会有侵害性的合并症,如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脑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险性排第一。
由于感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相对合并症较少.(二)感冒症状:最常见的发热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又称“感冒”,好发于季节交替、气候多变时节,9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一般表现为发热2~3天,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病程约5~7天。
如护理不当或机体免疫力弱,易合并气管炎、肺炎等。护理方法:1.首选物理降温如果体温在38℃以下,精神状态尚好,可居家物理降温,如温水浴、头敷凉毛巾、酒精擦浴等。体温超过38.5℃以上,宜选药物降温。2.多喝水、多休息宝贝发热期间,机体水分丢失较多,尤其药物降温后,因多汗使水分流失增多,不仅应补足水分,还应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3.不要穿得过多不要因为宝贝发热就给穿得更多或盖得更厚,不利于散热。室内温度控制在22℃左右比较适宜,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4.慎用感冒药
一般性感冒通常可以自愈。但重症尤其合并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患儿要就医。
发热过程会增强免疫系统的活力,利于消灭病原菌。
不超过38.5的患儿可以通过喝温水,穴位按摩,肛门用退烧栓等物理降温的方法。
退热药适用于体温超过38.5℃以上的高热宝贝,如:北京首儿研究所生产的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泰诺林、美林,服用方法和剂量严格按照说明或医嘱去执行。
3个月以内的宝贝,一般禁止使用。如宝贝有高热惊厥史,体温在38℃时就应考虑给吃退热药。(三)急性胃肠炎症状:无论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是呕吐、腹泻,如果伴有发热,通常提示感染相对较重或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护理方法:1.居家补水宜选用口服补液盐
由于呕吐、腹泻使宝贝丢失的不仅是水,还有钾、钠等矿物盐,所以单纯补水是不对的。居家补水宜选用口服补液盐,妈咪可按说明配比给宝贝饮用。体温较高,呕吐较严重的宝贝,不能口服补液,医院治疗。2.少食多餐单纯腹泻的宝贝可以适量食用易消化的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宜。3.不要滥用止泻药
感染性腹泻,早期止泻会加重患儿的呕吐,致使毒性物质排泄不出,而引起高烧。
留取医院化验,确诊后遵医嘱用药。(四)婴幼儿急疹症状:由病毒引起的发疹性疾病,1岁内宝贝发病较多。
典型症状是起病急,高热可达39℃~40℃,持续3~4天后,体温自然骤降,虽经几天高热,但全身症状较轻。
最大特点是热退疹出。
皮肤逐渐出现大小不等、淡红色斑疹或丘疹,最初见于颈部和躯干,很快遍及全身。
不必担心,1~2天后皮疹自然消退,不留痕迹,同时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护理方法:1.让宝贝多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安排易消化的饮食
发热期间,让宝贝多喝水,易消化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B族。
早期物理降温,做好体温监测。
当体温超过38.5℃以上,及时服用退热药,以缓解高热不适,预防高热惊厥。3.发病初期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
4.喂药间隔时间
每间隔4~6小时,可以重复喂一次退热药,体温控制在38℃以下即可。
(五)急性中耳炎症状:发热并伴有耳痛。
较大的宝贝会说耳痛,但小宝贝不能表达,通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寝食不安、摇头或用小手抓耳等,甚至外耳道有脓性液体流出。
发病初期多伴有鼻塞、流涕或呛奶、吐奶等症状。护理方法:1.不要用力擤鼻涕
宝贝患感冒后,在鼻腔分泌物较多、阻塞较严重的情况下,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携带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2.与喂奶姿势有关有的妈咪喜欢让宝贝平卧哺乳,或一次喂奶量过多、吃得过急,宝贝来不及吞咽而引发呛咳,造成乳汁从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导致中耳发炎。
建议抱起宝贝喂奶,不要吃得太急。3.注意观察症状表现
一旦出现发热伴有阵阵哭闹或耳痛,妈医院,如确诊为中耳炎,医生一般会使用抗生素治疗,疗程比普通感冒更长一些,若3天无改善,还将考虑更换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治疗要彻底,以防后患。4.注意观察宝贝的外耳部
若发现流出脓液,可先用消毒棉签轻轻拭去,然后滴入抗菌素滴耳液。(六)打预防针症状:有些宝贝在接种灭活疫苗后的24小时之内会有体温升高现象,其中大多数在37.5℃以下,仅少数有38.5℃左右的发热,可持续1~2天。
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水痘等出现发热反应较晚,一般在5~7天开始有短暂的发热,1~2天热退,可有少量皮疹出现,过程类似轻度病毒感染。护理方法:1.妈咪需要留心观察发热程度
因疫苗种类和宝贝的体质差异不同,接种后发热反应发生率也不同,轻微发热一般不需处理,只需留心观察,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
体温较高者,可以服用退热药,不影响疫苗效果。
但不要轻易用激素,以免破坏疫苗的活性。
如有高热持续不退、严重皮疹或有其他症状,及时带宝贝就医。2.若有不适,延缓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之前1~2周之内,要加强护理,预防感冒,宝贝若有不适,可延缓疫苗接种。
有惊厥史、过敏史、免疫功能异常性疾病或服药期间,接种疫苗之前应告之医生。(七)捂热综合征症状:常发生于寒冷季节,尤其是妈咪在抱着宝贝外出途中,穿戴包裹过紧、过厚,时间久了影响机体散热。主要表现: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41℃~43℃,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哭声微弱。
严重时会出现烦躁、抽搐或昏迷,甚至全身衰竭。护理方法:1.迅速降温
立即打开包被,宽松衣带,撤离高温封闭的环境,让宝贝呼吸到新鲜空气,宜选物理降温,头枕凉水垫、温水擦浴、少量多次饮水等,慎用药物降温,以防汗出过多引起虚脱。2.如高热持续,医院就诊经过上述处理后,体温将很快恢复,宝贝的精神状态及活动力也随之好转,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高热持续,口唇发青,躁动或意识不清等,医院救治,延误治疗后果会很严重。(八)疱疹性咽喉炎症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
病程约5~7天,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一般持续2~3天,发热初期没有得到及时降温处理,易发生高热惊厥。
症状是在宝贝咽喉的黏膜处,可见多个小水疱和米粒大的小红点,宝贝常因咽部疼痛而拒食、拒奶。护理方法:1.物理降温要及时
由病毒引起,及时降温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高热引发惊厥。
居家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温水浴或温水擦浴方法:水温以低于发热体温2℃为宜,于颈、胸、背及四肢等多处擦洗。
酒精擦浴方法:先用温水将酒精配成约35%的浓度,酒精浓度过高会引起酒精中毒。
用纱布或小方巾蘸湿,擦至腋窝、胳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2.必要时选用退热药
高热持续,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及时选用退热药。
根据宝贝的体重来调整药量,间隔4~6小时可以重复给药。
服药期间需给宝贝多饮水,有利于退热,对体温起稳定作用,延缓再度回升。3.做好口腔护理
用淡盐水含漱,早晚各一次。因咽喉部疼痛,应给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汤、粥、羹类,清淡为宜。过硬、过酸的食物会产生局部刺激使咽疼加剧。可以喷一些促进口腔黏膜愈合的药物,比如:开喉剑喷剂,哈秋喷剂等4.退医院
采取上述办法,退热效果仍不好,妈医院,由医生检查诊断,利于进一步治疗。TIPS:小叮咛需提醒家长:有些儿童感冒药中也含有一定剂量的退热药,混用后果是药效重叠使体温速降,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九)尿道感染症状:好发于1岁以内的宝贝,多数是尿便污染引起,男宝贝可因膀胱输尿管回流不畅所致。发热体温可达38.5℃以上,常无其他伴随症状,很容易被妈咪忽视而延误治疗。护理方法:1.仅有发热症状,考虑是否为尿道感染
宝贝仅有发热并无其他不适,妈咪应考虑是否尿道感染了。
如果一般状态良好,妈咪应给宝贝做好外尿口局部清洗,勤喂水,观察尿量及颜色,可留医院做尿检并咨询医生。2.需抗生素治疗,疗程要2周以上
主要致病菌是细菌,需抗生素治疗,疗程要2周以上,甚至更长才可治愈。
妈咪要遵照医嘱执行,切不可擅自停药,反复尿道感染,反复用药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增加困难,并有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十)川崎症症状: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80%以上患此病的是4岁以内宝贝,病因目前仍不详。
主要表现为高热39℃~40℃,持续一周以上,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手足肿胀,掌侧潮红,颈部淋巴肿肿大,皮肤可见皮疹或多形性红斑。护理方法:1.有类似症状一定要看医生
妈咪发现宝贝有类似症状一定要看医生,需及时住院治疗。
本病有发生心肌受损、冠状动脉炎并发动脉瘤的风险,早期治疗可降低发生率。2.大多数预后良好
治疗上主要是对症、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等,通常需2周左右时间方可治愈。恢复期间可见四肢和肛门周围有脱皮现象。大多数预后良好,只有少数发生冠状动脉瘤,所以,定期复查尤其重要。
海滴韵诊所全体医务人员祝亲们好运连连。
诊所联系张大夫邵大夫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hl/1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