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教授认为,穴位注射,取穴远近配合,选用适宜于肌肉注射的中药或西药注射液,注入腧穴以治疗疾病。通过针刺和药物对腧穴的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失衡状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眼病
穴位注射常用于治疗上睑下垂、胞轮振跳、眶上神经痛、聚星障、麦粒肿、青盲、视瞻昏渺等病,主要选取眼周的局部腧穴,如鱼腰、阳白、丝竹空、承泣、攒竹、球后、太阳、翳明等,以及远部腧穴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脾俞、肝俞、肾俞等,每次选用2~3个穴位。
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选择注入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益母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亦可注入西药注射液,如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肌苷注射液、氟美松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
每穴注入0.1ml~0.5ml,隔日1次,一般5~10次为1疗程。
2.耳病
穴位注射常用于治疗耳胀、耳闭、脓耳、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病,主要选取耳周的局部腧穴,如下关、听宫、耳门、听会、上关、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和髎、曲鬓、头窍阴、完骨等,以及远部腧穴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脾俞、肝俞、肾俞等,每次选用2~3个穴位。
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选择注入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益母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亦可注入西药注射液,如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
每穴注入0.5ml,隔日1次,一般5~10次为1疗程。
3.鼻病
穴位注射常用于治疗鼻窒、鼻槁、鼻鼽、鼻渊等病,主要选取鼻周的局部腧穴,如迎香、口禾髎、巨髎、鼻通、鼻流、内迎香、散笑等,以及远部腧穴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肺俞、脾俞、肝俞、肾俞等,每次选用2~3穴位。
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选择注入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益母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亦可注入西药注射液,如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
每穴注入0.5ml,隔日1次,一般5~10次为1疗程。
4.咽喉病
穴位注射常用于治疗喉痹、乳蛾、喉痈、喉喑、梅核气等病,主要选取咽喉颈部的局部腧穴,如廉泉、人迎、大迎、水突、扶突、气舍、天鼎、天突、天窗、天容、缺盆、开音1号、开音2号、开音3号、咽安1号、咽安2号、咽安3号等,以及远部腧穴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肺俞、脾俞、肝俞、肾俞等,每次选用2~3个穴位。
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选择注入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益母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亦可注入西药注射液,如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
每穴注入0.5ml,隔日1次,一般5~10次为1疗程。
5.口腔病
水针常用于治疗口疮、扁平苔藓、剥脱性唇炎、舌下腺囊肿等病,主要选取口腔颌面的局部腧穴,如廉泉、下关、颊车、翳风、咽安1号、咽安2号、咽安3号等,以及远部腧穴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心俞、脾俞、肝俞、肾俞等,每次选用2~3个穴位。
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选择注入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益母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亦可注入西药注射液,如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
每穴注入0.5ml,隔日1次,一般5~10次为1疗程。
完
“旴江医学”是江西境内所形成的中医药学术群体,与安徽的“新安医派”、江苏的“孟河医派”、广东的“岭南医派”为我国重要的四大地方医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hl/1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