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希六合汤类方释义四物汤的种加

 

点击上方蓝字“岐黄名家传承”→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六合汤类方释义》

《六合汤类方释义》为何时希先生所著,是他浏览了大量著作所苦心搜集的有关六合汤的资料,同时还可以学到中医治学的一条门径。

前记

十余年前,偶读王海藏《医垒元戎》,见其中六合汤三十余方而喜之。其于四物汤增加二药之法,予我启悟不少。乃着意汇求海藏之前及元明以后,凡方名六合或四物加二药之方,见则录之。触类傍收,寻根追索。比岁以来,竟得二百八十余方,虽罗遗之必多,亦裒然成四卷矣。

尝思:《千金》《外台》制方以药多胜,率在四味、六味以上,姑不论。《太平圣惠方》妇人十三卷,有方首,《圣济总录》妇人十七卷亦有方,皆无四物汤之名,亦不见以此四药为主治者,遑论六合。如此名方,乃不受此二种宋代官方巨著之重视;后百余年,《局方》始刊见四物汤,又百余年,加减四物汤及六合汤之名乃见于《济生方》,此皆前乎王海藏者。

夫读万方千方而求为我用,人既无此精力,亦不必作此騃事,是必有选精取优之法。历代名医皆能之,而其法或不流传,故师徒父子传授之为贵也。吾得师授一法,曰读经方。仲景伤寒一一三方,金匮方二六二,此当可精摩深习者。又悟得一法,曰加减。以金匮言之,有加减一十八法;减者,病有变化,何症已罢,则减此药,新见何症,则加他药以治之。减者又是某症相忌药,而加者必是某症特效药。此一加一减,一进一退,凝聚仲景多少经验!示人奥妙法则,从而深思之,领悟之,推此法于他书,盖无往而不利。

于是进而求诸医案,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汉书》及《魏志·华佗传》以下,历代名家医案,又何止数百家,少亦千百万字。欲酣沉于此医案之巨帙中,以求特效之方药,又不知须耗多少精力,何殊皓首以穷经?我故见此六合汤大喜也。

六合汤一类名方,即是于四物汤外加二味药,此二药已具相辅相济,相制相从,相反相成,相为反佐,引经报使,自成为古法之“药对”。

又与四物汤中之某药,同样具此相辅相从等等作用。此六味药既可形成两组药物,又能混成一体。例如四物为血药,而加二味为气药,则气可以行血,四物为补而加者为和,则和可以助补。四物治妇女诸疾,而二药治兼症,则大都为内科病。如四物治本,而加者治标,本固则标亦去。四物治里,而加者治表,里和则表自解。虽亦化之无穷,乃协同而为用。得此二百八十余六合方,是无异觅得二百八十余特效之药对法也。因略加释义,并予臧否,以公于世之持此好者,同为一喜,若进而增补之,则为用将无匮,岂徒囿于女科哉?

余偶得此读方选药之法,写既成书,不觉喜气拂拂自毫楮间出。

癸亥中秋何时希于东吴旅次。

序论

四物汤为治疗女科疾病之主方,其专于血分,殆无或致疑者。其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普济方》则谓出于《产经》之四物散,而改散为汤者,则为隋代人所撰矣。《产经》国内已佚,朝鲜《医方类聚》中有之。

四物汤之主治,略考诸书综合之:

一、益营滋血,凡属营血亏少之病皆治之(内、女科);

二、或血虚发热,肝邪升旺(内、女科);

三、或痈疽溃后,晡热作渴(外科);

四、治血水不调,脐腹疞痛,妇人经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亡血不止(女科调经);

五、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女科胎前);

六、或半产恶露过多,或停留不出;产后血块不散,或恶露不止(女科产后)。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功能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汤通便。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经,功能活血行血,祛风止痛。熟地性微温,味甘,功能益血滋阴,补肾生精。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功能养血柔肝,敛阴抑阳,和营止痛。此四物单用之主治也。

若错综而配伍之,则功能大不同,约可有如下之特点:

一、归芍同用,则补血则能行;

二、地芍同用,则补血则能守;

三、归为冲任血海之主药,得芎可上升至头目,而上下兼顾;

四、地主补肾,芍主补肝,地芍同用,可滋水以涵木,育肾而柔肝,则母子并补而有相生之义;

五、归芍同用,和肝运脾,特疗腹部诸痛;

六、芎芍同用,则祛风活血,则又养血柔筋,对外风及肝气入络而又肝血本虚者,可标本同治,虚实兼顾;

七、归辛行而芍酸敛,归得芍则补血而不致过行;

八、芍得归亦不失于过敛;

九、地滞而芎行,地得芎佐,可补血而不致腻滞碍胃;

十、芎得地制,亦不致行散过甚;

十一、冲任之脉皆系于肾,熟地为补肾主药,得归则尤能引入血海;归者,子宫之引经药也;

十二、地守而归行,补血虽同而性不一,合用则血虚能补,血瘀能行;

十三、芎以升散为长,芍以收敛为主,芎得芍则升而不致有害头目,散亦不致迫血妄行;

十四、芍得芎亦不虞酸敛太甚,而有筋缩胀之患;

以上仅举其配合作用之大概言之耳。具体施用于临床,左右逢源,妙趣横生,难以殚述。然总言之,四物汤乃是精血营阴之补方,与气阳,与卫,能起平衡之作用,而非其所主也。

用四物汤时,从一般习惯而言,每药亦各有其监制配伍,及加强或减弱等炮制之宜,试略举之:

当归尾行而不补,身补而不行,全当归则二者兼之,且补且行;归须用以引入肝络,走于胁下;又生者气香而味烈,炒则力杀而味易煮出。酒炒则温行,炒炭则入血。当归有油,能滑肠,大便不实者用土炒之。

川芎可炒用,或醋炒以制其辛,或用童便浸之。

白芍生用则取其酸柔,畏其酸则炒之,或用姜汁炒,及酒炒以制之。

又可藉酒善以温寒而治腹痛也。用桂枝炒则调和营卫,且暖下焦寒痛。若仲景桂枝汤法,芍以制桂之过汗也。以吴萸炒芍,则泄厥阴寒气之痛,且以止吐。凡失血者可用醋炒,或血热者则改赤芍。

地黄一药,可分鲜、干、熟三种。《神农本草经》仅著地黄,殆指干地黄(大小生地属之)。仲景方中生绞取汁者,为鲜生地。蒸熟用之则为熟地。而以用干生地时最多。盖鲜者滋阴凉血,生则补血,细小者则取其,而以九蒸九晒之则成熟地,药力较浓,性稍温,味偏腻,为填精补血之上品,而其憾则为滋厚碍胃。故历代各创种、配佐制之药,用炒、拌、和、捣,或则相辅而益彰,或则相反而相成。

记忆所及,有如下举者:

一、砂仁研末,同拌捣;

二、木香研,同捣拌,并助开胃;

三、丁香亦开胃,而能治上下虚寒之呃逆;

四、生姜捣汁同炒,以去寒止呕,而免泥膈;

五、佐苍术则燥脾湿;

六、佐肉果以温脾止泻;

七、佐五灵脂以温下止泻,并治痛经;

八、佐肉桂则肾阴阳并补,助膀胱之气化,可治下元虚冷腹痛,而有利于排尿;

九、佐干姜则温脾去寒;

十、佐紫石英则温肾纳气,而治肾虚冲逆;

十一、得鹅管石则温肾化饮,而治虚寒之痰喘;

十二、佐五味子可涩精止遗,固带止泻,亦平喘逆;

十三、佐朱砂以安神;

十四、佐沉香以降气;

十五、佐代赭石以和胃降逆、止呕平呃;

十六、佐丁香以温寒止呃;

十七、佐蒲黄炭以安崩漏;

十八、佐海蛤粉以滋水清金、化肺中痰热;

十九、佐海浮石治效同上;

二十、佐青黛可以滋水清肝;

二十一、佐秋石以清降阴虚之相火,而治尿痛肺血;

二十二、佐琥珀以治肾虚之尿血。佐滑石以清热利尿;

以上佐用之药,石类须先研粉,植物类则先研作细末。(若五灵脂则研细后酒漂净,以去腥秽之气),然后与熟地同拌捣。

鲜生地与生姜名捣取汁,然后以生地汁拌姜渣,以姜汁拌地黄渣,焙干为末,服之。此陈自明交加散法也。

生地取汁服之,可治衄血及血热之崩漏,古方常以生地取汁和丸,如《济生方》人参半夏丸即是。

此归、芎、地、芍四药配合炮制之法,不能详尽也。

四物汤原方之剂量,据《局方》所载,地归各三钱,芍二钱,芎一钱半;总为九钱又半,研粗末水煎,即煮散法。

单方一味,气煞名医。单味药独奏奇功,信有之也。(单方或称偏方,然非锤炼升华之丹药方)。若遂谓复方可废,而独任单方,则容或未然。岐伯七方:轻、重、大、小、奇、偶、复,可指为单方者,惟一奇方;然奇亦可指为单数药而言。复者凡六,又谓多则九之,少则二之。

二味药即非单方,而况三味以上之奇数乎?古来单味名方,如海藏古拜散(荆芥),丹溪抑青丸(黄连),及子芩丸(黄芩),一母丸(知母),越桃散(山栀)等,吾尝稍以汇录,仅得百数,比之普济方之万数者,可谓渺其少矣。

全国八家中医学院编辑之方剂学教材,亦云:汤剂的疗效,比之单味药要好得多,它是药物治疗上的一个跃进。可知中医之特长,在乎复合治疗,全面照顾也。夫孤军深入,则孤立无援,孤军独出,则孤掌难鸣;盖孤军作战,乃兵家之所大忌,其何以能收掩护、配合、犄角、侧翼、前锋、后备、支援、夹击、先后、主次等等之利哉!

至于君臣佐使之制,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者,有“君一臣二,君一臣三佐五,君一臣三佐九,君二臣三,君二臣四,君三臣六”等六法。洁古《珍珠囊》有“引经报使”,假若以一病,或一经用一使(通俗称为药引)而言,小方君一臣二使一,为四味;大方则君一臣三佐九使一,为十四味。(有谓君臣二字殊封建,或可改为主辅)。

故单方与复方当并存而不悖。若治表里、上下、虚实、寒热夹杂之症,则惟复方是尚矣。四物汤若君归,臣芍,佐地而使芎,则行血而能补。若君地,臣芍,佐归而芎作使,则补血而能行。主次改则效用亦变。海藏言四物之功能,见于妊娠十五,方后。

妇科六合汤则是以四物汤复用为主之基础上,加二味药以为补佐,以兼治另一病,或另一症者。余谓于此可学取古人治一病一症之专药,以悟此药对某病某症有良效(即近今所谓之特效药),亦治学者可取之法,故汇而录之。

自元王海藏《医垒元戎·妊娠伤寒》六合汤十五法始其端,海藏又自有其他六合,治妇人经带内外诸病十九方,或名六合,或为四物汤加二药,而未有定名者,亦取之,都为三十四方。然略早于海藏之严用和《济生方》中,已有治妇人经事不行之六合汤一方,又有室女天癸至之加减四物汤(加香附、生姜,减熟地加生地),后人踵而效之,成方特多,触处可见,今已得二百余方,遗漏必当多也。

虽然海藏原方亦非完美无憾者,妊娠伤寒汗下后,咳不止,加人参、五味,若有肺邪,奈何?(世杰按:此问似于理未明。而中医界包括一些所谓名医,对有些中医学问题之认识,实似是而实非,不知懵惑多少后人)。又脏秘涩者,加大黄桃仁,又滑泄者,加官桂、附子,则卤莽从事者,必致偾谬。启人以不可悉尊矣。又仲景胶艾汤即胶艾六合加甘草,得效方奇效四物汤即胶艾六合汤加黄芩,又荆芩四物汤即荆芩六合加香附。

比海藏增一药,更见复合之妙。法赡理奥,发人思,如是者甚多,则是六合之复方,不在六合之例,容它日别论之。其四物加一药者亦不少,则如前谓之单方,少变化,变舍置不论。

至六合汤定名,盖指四物合二药而为六之象;若循王好古所云上下四方之陈说,余无取焉。或有本已名为增损四物汤、加味四物汤、加减汤等名,余仍存其名,而纳入之,均略附释义,备参考焉。

方二百余首,先录《医垒元戎》,以《济方拔萃》为本,次后所见,以渐录入,悉为编号,以备查索。同一方也,所见多书,而主治有不同者亦收之,矿一方而有数编号也。

中有十余方,系牡丹十三方(旧抄本),明代茅氏女科百病附丸之加味,余赏其加药之美,故收之,以原方非四物也,则舍之;其呃逆九法,则我所自增也。

末附索引,以加药之前一药之笔划为序,注以编号。

方剂编号之例,以一至百属妊娠;百〇一至二百属产后;二〇一至三百属经病,三〇一以下则统属于杂病。其不足百数者,暂空之,俟它日读书复见六合时,作补录也。

上古雷公,魏吴普,北齐徐之才皆有药对,书虽失传,海藏加二味药为六合,殆其遗意,故加一味或三味诸方,虽佳皆从舍耳。

卷一妊娠方

1.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而弱,太阳经病,宜表虚六合汤。四物四两(按:四物汤一剂,依《局方》为九钱半,假定为一两,则此为四剂之量。以下十五方皆同为四两,不再录。)加桂枝、地骨皮各七钱。——医垒元戎

[按]地骨皮退阴虚发热,若以白芍与桂枝相配,可和营卫而敛表虚之汗。

2.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浮紧,太阳经病,宜表实六合汤。四物汤加麻黄、细辛各半两。——同上

[按]麻黄得细辛,两辛相合,最能宣发肺邪。仲景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皆是也。

3.妊娠伤寒,中风湿之气,肢节烦疼,脉浮而热,头痛,宜风湿六合汤,太阳标病也。四物汤加防风、苍术制各七钱。——同上

[按]防风祛风,且引苍术入表,苍术燥脾湿,脾主肌肉,其气又是能走表也。近则常用苍术皮以治表。

4.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温毒发斑如锦纹,宜升麻六合汤。四物汤加升麻、连翘各七钱。——同上

[按]二味为治温毒发斑之主药

5.妊娠伤寒,胸胁满痛,而脉弦,少阳也。宜柴胡六合汤。四物汤加柴胡、黄芩各七钱。——同上

[按]柴、芩二者,乃小柴胡汤中要法,柴以和解少阳经邪,黄芩清足少阳胆热,尤为安胎之主药。

6.妊娠伤寒,大便硬,小便赤,气满而脉沉数,阳明太阳本病也。急下之,宜大黄六合汤。四物汤加大黄半两,桃仁二十个去皮尖,麸炒。——同上

[按]此得玉烛散及桃仁承气之要。

7.伤寒汗下后,咳嗽不止者,宜人参六合汤。四物汤加人参、五味子各半两。——同上

[按]《济生拔萃》本凡半两皆作五钱,虽无出入,以元杜思敬与海藏年代最近,宜较可信。

8.妊娠伤寒汗下后,虚痞胀满者,阳明本虚也,宜厚朴六合汤。四物汤加厚朴、枳实麸炒各半两。——同上

[按]既经下后而致虚,何必又以朴枳之攻导药,与症、理均不甚合,况可碍胎,须慎之。

9.妊娠伤寒汗下后,不得眠者,宜栀子六合汤。四物汤加栀子、黄芩各半两。——同上

[按]芩栀除心胆之热,大能除烦而安眠。

10.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蒸蒸而烦,脉长而大者,宜石膏六合汤,加石膏、知母各半两。——同上(元戎另有一条“若大渴者,加知母、石膏”,语简)

[按]是白虎汤法也。仲景用膏一斤而知六两,为八与三之比,此等分用之,石膏质重,于是嫌轻。

11.妊娠伤寒,小便不利,太阳本病,宜茯苓六合汤。四物汤加茯苓、泽泻各半两。——同上

[按]此节取五苓散之二味。利渗多,及桂枝之温血,皆能碍胎,海藏选药,甚有深意,故舍彼而取此。

12.妊娠伤寒,太阳本病,小便赤如血状者,宜琥珀六合汤。四物汤加琥珀、茯苓各半两。——同上

[按]琥珀为血尿要药,然近今用量不逾一钱也,以合芎、归,则能止痛,得茯苓相佐,则收畅尿之益。

13.妊娠伤寒,汗下后,漏血不止,胎气损者,腚胶艾六合汤。四物汤加阿胶、艾各半两。——同上

[按]此仲景芎归胶艾汤去甘草也。《金匮》文曰: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故以胶、地止漏红,归芍芎艾相合,温经止痛。若以艾炒炭,则尤有止血之能。

14.妊娠伤寒,四肢拘急,身凉微汗,腹中痛,脉沉而迟,少阴病也,宜附子六合汤。四物汤加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各半两。——同上

[按]妊家忌桂,著于唐宋以下妇科各书中,况用至半两乎?不可法。又附子合于四物,虽挽救虚阳之力,可因革地芍之阴柔而减杀,则或加人参,或减桂之量而用之。

15.妊娠伤寒蓄血证,不宜堕胎药下之,宜四物大黄汤下之。四物汤加生地黄、酒浸大黄主之。——同上

[按]此兼桃仁承气、桂枝茯苓丸二症,此方乃不用桃仁、桂枝、芒硝、丹皮等损胎之药,仅用生地以凉血,大黄炒炭入血,则祛瘀而无碍于胎,意甚可取。

海藏妊娠六合汤十五方止此。另有杂疗十四条,经带五条(其中有仅加芍药一条,而《准绳》本则有黄芪,因亦收入),各归其类,编录于后,皆六味药,故曰六合汤类方。《医垒元戎》有四物汤方义,且附于此:

四物汤益营卫,滋气血;月水不调,脐腹疞痛等症,并见《局方》。熟地黄补血,如脐下痛,非此不能除,乃通于肾经之药也。川芎治风,泄肝木也,如风虚头痛,非芎不能除,乃通肝经之药也;芍药和血理肝,如腹中虚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脾经之药也。当归和血,如血刺痛,非此不能除,刺如刀刺,乃通肾经之药也。右为粗末,水煎。

16.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疾势甚者,以四物汤四味各半两,细剉,以水四盏,熟艾一块如鸡子大,阿胶五七片,煎至两盏半,去滓,分作四服,一日令尽。——证治准绳

[按]既云疾势甚,则熟地、当归宜炒炭,而川芎辛行,以不用为宜。阿胶片有大小,可以五钱为准;而艾性温,即使炒炭,得引血归经之用,亦当少用为妥。

17.胎前产后气虚,血海不调,宜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煎服,名六物汤。——同上

18.受胎小肠气痛,四物汤加木香、茴香。——同上

[按]二香温香通气,于疝有特效;若加醋炒柴胡,尤能引入厥阴之经。

19.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四物汤加葱白、黄芪。——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按]胎漏下血多而久,则气虚不摄为主因;黄芪举气升胎,益气帅血,为至要之药,若葱白则祛寒治腹痛而已。斯时又当忌川芎,以初妊试胎法,即是用川芎三钱,服之则胎动;今四物汤芎量亦一钱半也。

20.催生,治横生逆产,四物汤加枳壳、蜀葵子。——准绳

[按]枳壳宽胎下气,本为缩胎易产方中之主药;葵子能滑胎,如滞留太久,羊水干涸者,则四物汤有增液行舟之用。

21.子痛,血少胎痛,加味四物汤,即四物加香附、紫苏。——女科粹言

[按]二药乍见似嫌其轻,然轻则灵活,香附舒展气机,苏梗助川芎当归以理痛而散寒,血少则恃四物已足矣。

22.妊娠气血相干,胎动腹痛,呕吐,急服顺气安胎之剂,用四物汤加阿胶、苧根,方名如圣饮。——龙江茅氏女科

[按]胶、苧二味,皆安胎之主药,惟其效在止漏红,不是顺气。

23.妊娠伤食,胸膈不快,用百病香附丸,木香、砂仁汤下。——同上

[按]百病香附丸,出龙江茅氏女科,统治妇科经胎产诸症,方为童便浸香附八两,炒乌药四两,生甘草一两,葱白头八两捣汁,与醋半碗为丸,有药引十五法,此其一也。本非六合范围,为选存妇科特效之药对,故不忌弃。香砂消食顺气,合于百病香附丸同用,则理顺之力多,恐为妊家所虑,若合四物同用,则相须相成矣。

24.受胎小肠气痛,四物汤加木香,银器。——世医得效方

25.大率妇人妊娠,惟在抑阳助阴,妇人平居阳气微盛,无害;及其妊子,则方闭经隧以养胎,若阳盛,搏之则经脉妄行,胎乃不固。《素问》所谓“阴虚阳搏谓之崩”也。抑阳助阴之方甚多,然胎前药惟恶群队;若阴阳交杂,别生他病。惟是枳壳散(枳壳、甘草二味)所以抑阳,四物汤所以助阴故尔。——普济本事方(枳壳散犹有数方,其药各异;《病机气宜集》为枳壳、黄芩、白术;《丹溪心法》为枳壳、苏梗;《产鉴》为枳壳、大腹皮。

26.凡妇人胎前诸疾,只须以四物汤为主,看证加减调治,如觉腹中烦闷,口苦厌食,不问月数多少,本方加白术、条芩、砂仁煎服。凡妊娠调理,以四物去地黄,加白术、黄芩为末,常服甚效。

安胎,白术、黄芩为圣妙药也。条芩安胎圣药也。俗人不知,以为寒而不敢用,反谓温热之药可养胎;殊不知产前宜清热,令血循经而不妄行,故能养胎。——丹溪心法

27.催生四物汤治横生逆产,四物汤加枳壳、葵子。——妇科玉尺

[按]枳壳束胎宽气,与甘草合用,名瘦胎饮,亦名枳壳散,为唐代名方;丹溪亦信用之。冬葵子尤为滑胎利产之要药。自《千金》以下,皆有冬葵子滑石散,则与瞿麦、车前等为伍矣。

28.滑胎煎,临月宜常服数剂,以便易生。——同上

[按]四物汤去芍,加杜仲、枳壳、山药,余谓加杜仲以补奇脉,壮腰膂,为妊娠产家之要药也。山药于胎产,未识其美,以为无所胜于芍药,何必易之。

29.小营煎治胎衣不下,临月服之亦易生。四物汤去川芎,加山药,杞子,炙草。——同上

[按]既欲利产滑胎,又下胎衣,方中去此川芎,则六味皆为呆滞药矣,未见其可。

30.安胎芩术为要药,血虚则合四物汤以补血。——医宗金鉴

[按]原注云:形瘦之人多火,如火盛则倍芩以清火,肥盛之人多痰,盛则当倍术以消痰。此语可为丹溪之说作注。

31.胎前尿血,则是膀胱血热,宜四物汤加血余、白茅根以凉之。——同上

[按]六药皆有祛瘀之能,为妊娠所忌,须慎用之。

32.胎前肺受风邪,频致泪下;因气血养胎,津液不能充润,而肺燥,当补其母,四物寄生汤。四物加桑寄生、羌活。——胎产症治

[按]云补其母,却以寄生补水,殆由肾而生肝,肝开窍于目也。羌活所以祛风,亦用以引四物所生之血以上充于目。

33.尿血胎漏,属热者多,四物、山栀、发灰。——胎产证治

[按]尿血与月事异,而与胎漏则所下无时,或有不自觉,以致不可分者,故王肯堂以二症并为一题也。焦山栀止血,有清心之义;发炭则引血归经也。然血余炭能祛瘀,亦为妊娠忌药。

34.大便不能,若大肠血燥,四物加条芩桃仁。——同上

[按]桃仁能润燥,究属攻血之品。又无引经之药使其必归于大肠,概桃仁非润便专药也。此条亦见《妇人良方》薛己按。

35.子鸣者,妊娠腹内儿有哭声,四物汤加茯苓、白术。——女科要旨

[按]陈修园解儿哭之因,亦无殊于别家,曰“乃脐上疙瘩,儿含口中,因孕妇登高举臂,脱出儿口,以此作声。服前方,仍散钱于地,令其曲腰拾之,一、二刻间,疙瘩入儿口,其鸣即止”。此不过前人旧说耳。

《妇人良方》引《产宝》谓:令妊妇屈腰就地如拾物状。不言散钱也。然或言儿在腹中哭,或云腹内钟鸣;其治法,《产宝》有二:一用空房中鼠穴土,一则黄连浓煎饮之。

《妇人良方》“治妊娠腹内钟鸣,用鼠窟中土为末,入麝香,酒调下三钱,立愈。或黄连浓煎汁,母常呷之。”而据《济阴纲目》所载,似较陈良甫、薜已为明晓,曰:“用空房下鼠穴中土一块,令孕妇噙之即止;或为末,入麝香少许,酒调下二钱,立愈。”至黄连浓汁,乃《补遗》方,非出于《产宝》。而曲腰拾物,乃不服药这另一法也。今得陈修园四物加苓术,则是第四法矣。

总之,皆无义理可解。清热如连,香窜如麝,秽浊如鼠穴土,养血化痰如四物苓术,皆治之,其症或为子鸣,则此非儿哭之时。若谓钟鸣,则试思唐宋时代,非暮鼓晨钟之寺院,即钟鸣鼎食之豪门,将为何等声响耶?予于超级忽发研讨之兴者,盖缘八三年四月江苏省启东县大丰公社正有子鸣(儿啼)之症,旁人皆可就孕妇之耳闻之。云于母饥时儿啼尤甚。孕已三十八周,剖腹而产。惜未知上引四法治之有效否。详见拙著《妊娠识要》一书中。今记此,证古人之诗“博学诚不易,勤笔以补阙。”盖治学之必要也。

36.子瘖者,妊娠余九月间,忽然不语,用四物汤加茯苓、远志,一、二服亦可。——同上

[按]是症见于《素问》,节之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胞之络脉绝也;胞脉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意者九月则胎儿重,压迫胞络之脉,使肾精不能上荣于舌本,故娩出则脉络自通。治之者或助其营养,升其胎气,以减其压迫,助以通少阴之脉上营舌本。此法也,刘河间地黄饮子除桂附,其庶几乎?饮中通舌为茯苓、远志、菖蒲,今陈修园以四物加苓、远,盖得之矣。

37.胎前吞酸者,此乃火也,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邯郸遗稿

[按]黄柏究属下焦药,治胆胃火升之逆,不如山栀、黄芩、黄连,即竹茹之轻清,或亦胜之。

38.小便闭,以四物汤加木通、赤茯苓治之。——同上

[按]症因烦多,而以心移于小肠,治以导赤法者,余谓较少,盖以胎气肥满,或气虚失于提举,至膀胱受压,而失其宣化之用者为多。故或开肺,或取嚏,或倒提双足,或以手托胎,或用补中益气汤,皆所以助其升提也。若《金匮》所谓“胞系了戾,转胞不得尿,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亦颇多见。有肺感风邪,肺间风痰壅塞,致失能调之力者,开鬼门则上下两通,《古今录验》有一味紫菀二钱吞服一方,设想亦颇中肯。

卷二产后方

.产妇若热与血相搏,口舌干渴饮水,加栝蒌、麦门冬。——医垒元戎

[按]天花粉、麦冬大生肺胃之阴津,为渴家之上品。

.若腹中刺痛,恶露不下者,加当归、芍药。——同上

[按]一本作“腹下”,作“倍加”。二药固能治痛,但下恶露则芍药不如川芎,生化汤之主力,在于川芎、桃仁也。

.若头昏项强者,加柴胡、黄芩。——同上

[按]项强不属少阳,知非取夫小柴胡之意。盖为肝胆风火上升之主症,另一本加人参,黄芩,则以项强属肝火,头痛昏属气虚,为虚实夹杂之症。又有“身热脉燥”四字。(《胎产证治》言:加柴芩以定寒热。)

.若血崩者,加生地、蒲黄、芩。——同上

[按]此方生熟地、当归、蒲黄均当炒炭;惟川芎终非所宜。查《局方》四物原炮制法,逆血川芎用童便浸,逆血上逆之血,故可用咸寒以润降之。今血已崩,何不舍之,医者有活用之权,不死于方下也。

.若脏秘涩者,加大黄、桃仁。——同上

[按]大便秘,虚老人多为肠燥失润,治以润下,如玉烛散、脾约麻仁之类为稳。今产后大便难,仲景列为新产三大病之一,或用枳实芍药散以化滞,或朋承气汤以攻之,或下瘀血汤以去新产之恶露,今海藏撷取后二方中之各一。

.若滑泄者,加官桂、附子。——同上

[按]是殆产家里虚且寒之泄,《活人书》作“泄泻”二字。

.若大渴者,加知母、石膏。——同上

[按]是为阳明胃热矣,《活人书》大渴上有“烦躁”二字。

.呕者,加白术、人参。——同上

[按]一方有生姜,是中虚之逆也,非痰食。——同上

.产后虚烦,四物汤加茯神、远志。——同上

.产后闷乱,加茯神、远志各半两。

[按]二药合枣仁同用,为治失眠之主药。远志尤解郁除闷。

.产后发热头痛,四物汤加石甘草各一两。——同上

[按]从症言,安知不是表邪?而清其阳明,何耶?如误用之,将犯产后忌凉之戒,而恶露凝滞矣。

.产后腹痛,血块攻肠,加大艾、没药、好酒。——世医得效方

[按]内经云:血得热则温而去之。艾与酒正能温血去瘀。浙江宁绍一带风俗,初产妇饮赤砂糖炖好黄酒半月,甚得其妙。若妊娠不能多饮酒者,则当归、白芍皆以酒炒之。高药则于止痛有特效者。

.产后心腹膨,四物汤为细末,炒姜汤下。——同上

[按]炮姜温经化瘀,略同于艾,而尤有引血归经之长。

.后后血气,四物汤为细末,艾、醋汤下。——同上

[按]醋一名酢,又曰苦酒,一般乃黄酒所制,故其用一如酒,特其刺激收缩之能。艾醋同用,温经化瘀,与上方亦相似。吾特点此三方艾、姜、酒、醋四物,皆乡间咄嗟能办之者。农家端阳应节,家家门口挂蒲艾,日之久,则自干,贮之为陈艾,可以为灸,亦备为女子经痛及产后之需云。

.因产劳伤气血,盖血阴,气属阳,血气一伤,阴阳不和,以致乍寒乍热,四物汤加干姜(炮一两),甘草四钱。——同上

[按]此内经“甘温能除大热”之法也。

.治产后儿枕痛,四物汤加玄胡索、苦楝实各一两。——证治准绳

[按]儿枕痛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列为专论,而未出方,薛己立斋以失笑散当之。蒲黄、五灵脂去瘀止痛,又名一笑散,紫金丸。〈盘珠集〉主以黑神散,君为蒲黄、肉桂以止痛。《胎产指南》治以元胡索散(肉桂、元胡索)。上求之《产宝》则曰:“疗产后余血作疼痛兼块者,桂心、姜黄为末,酒服方寸匕。”又《本草纲目》亦载《产宝》方:“儿枕作痛,五灵脂慢炒,研末,酒服二钱。”又《灵苑方》:“治血气刺痛,五灵脂生研,三钱,酒一盏,煮沸,热服。”

由上引数书考之,当以五灵脂、蒲黄为一选。即《济阴纲目》失笑散主治下,亦明言“治儿枕痛,一服可愈”也。其次肉桂、蒲黄,与肉桂、元胡索;若元胡索与苦楝,仅止痛而不能温经去瘀,效当最差。余于儿枕痛所见甚多,取效亦捷,故复拾诸家所载而记之。(郭稽中产后二十一论,其第三论云:“胎侧有成形块者,呼为儿枕,枕破有败血”,乃血包也。)

.加味四物汤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加香附、五灵脂各一钱。二味加为末,临服调入。——济阴纲目

[按]海藏亦有四物汤加玄胡索、没药、白芷,治产后败血作痛。没药止痛亦妙;白芷则去风消肿,以七味药不收,附记于此。我因知六合之外,大有遗珠在。

恶露与儿枕作痛之辨,前下恶血未畅而拒按者,实也,续当下之。若始似护痛不令按,触手有痛,但按之则缓而渐安,又恶露已得篦下,黄水见者,此儿枕痛也。盖儿头往曾枕于此处。久则肌膜神经或有障滞,儿娩出而一时未得恢复,即俗谓之空痛也。大疮疡脓血腐肉排空后,亦有此感者,久而不治,亦渐可自复。治则温经活血,以助其气血之流行,或气血虚甚者,则不能自复,故立斋又有八珍汤加姜桂之法也。

.产后腹胀(或本作痛),四物汤加枳壳、肉桂各三钱。——准绳

[按]以桂配枳,温痛气机,必气痞有寒者宜之,而不适于虚气下坠之作胀。

.产后腹胀,四物汤加厚朴、枳实。——同上

[按]此则气为次而食滞为主,甚则应以通腑。

.产后寒热往来,四物汤加柴胡、麦冬各半两。——同上

[按]既佐麦冬,则为阴虚发热矣。柴胡太劫,五钱嫌重,或可改用银柴胡。

.产后败血筑心,四物汤加地骨皮、芍药。——同上。

[按]此时宜以下瘀血为急,地骨之寒凉,芍之酸敛,非其时也。

.产后因热生风,四物汤加川芎一分,柴胡五分。——胎产指要(抄本)

[按]产后因热生风,若发痉挛,是仲景列为三大病之一。治当退热生津,荣其筋络之燥,川芎与柴胡,则辛行更虑劫液矣。

.产后有痰,四物汤加橘红、半夏。——龙江茅氏女科(抄本)

.产后闷乱,加茯神、远志。——同上,又准绳

[按]十方下按语,意犹未尽,复伸之曰:产后失眠,未可等闲视之。盖一则其闷,有无败血上冲,扰乱心神之故,则治在下瘀血当先,安眠不是主法。二则其乱若由于心阴虚而心火烦乱,则火动风生,提防痉厥为急,

又宜清心除烦,如人参、竹叶、黄连、阿胶之类,安神仅为辅助之法。

.产后气血不调,加吴茱萸、甘草。——同上

[按]吴萸、甘草仅作调和肝胃之图,不胜气血之大任。

.产后有食,四物汤加山查、麦芽。——同上

[按]恶露不净而腹痛,古方有独胜散,用查肉砂糖和服,于祛瘀为特效。以消果积、肉积、油脂为最良。麦芽能消米、面、乳、果诸积,二者祛瘀之力虽不弱,但为孕家之所忌,而为产后所喜,喜其克伐之力亦弱耳。

.产后有风,四物汤加防风、荆芥。——同上

[按]旧方独圣散治妇人崩中,即一味防风炭也。治产后受风,自宋人始,即予清魂、古拜二散有名。请先考古拜,原名荆芥散,出于曾公《谈录》,此前则后周姚僧垣《集验方》,早名之曰如圣散,以一味药而能治多种症疾,又有特效,未免惊世骇俗。陈无择选方中乃隐其名,以荆字切音为举卿(或作巨卿),芥字切为古拜,称作举卿古拜散,或简之,则曰古拜散,贾似道称为再生丹。萧荐敬方中为一捻金,戴原礼《证治要诀》为独行散。荆芥一药乃自九世纪后周起,有七名之多,真可以气煞名医矣。又《本事方》为愈风散,则有八名。

尝捡《千金方》及昝殷《产宝》,不见诸荆芥方,《产宝》产后中风论中十五方,用防风者有七方之多,而无独用荆芥者。然许叔微谓《产宝》有之,则近日影印本殆有遗缺乎?《本事方》谓:“愈风散治产后中风口噤,牙关拘急,手足瘛瘲,荆芥细末二钱,温酒调下,委有奇效神圣之功,医云服之睡,睡中必以左手搔头,觉必醒矣。果如其言。”文中连用三个必字,是确有把握者之语。《本事方》者,许叔微亲验或信而可徵之实录,实历来具有说服力之方书也。《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及《妇人良方》(薛氏)全录其文,此亦妇科之权威著作也。《图书集成》又并李时珍语而录之,则名以华佗愈风散矣。《产科备要》犹有荆芥散,云“治产后一切难治之症,荆芥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温酒调下,立效。有急疾及风候,腚速为之,此方绝妙,家中常用之,产妇虽无病,每日进一服”,言之何等神奇!

清魂散始见于《产宝续编》,郭稽中产后二十一论之第四论“治产后血气暴虚,未得安静,血随气上攻,迷乱心神,眼前生花,极甚者令人闷绝。宜服清魂散:泽兰、人参、荆芥穗、芎、甘草。”洎后《产科备要》及《妇人良方》产后血晕论中,均著之。以上略可见荆芥、防风二药,为产家血晕及内风二症之需要。《准绳》的奇散,治产后恶露不行,余血渗入大肠,洞泄不禁,及下青白黑色者,即荆芥炭、麝香,研调。

余治学喜涉猎,而乏强记之能,读时了了,折角夹片,颇欲为日后汇辑之用,然历久而未成。既遭劫乱之失,又有易米之痛,每念崇祯挥泪斩宫娥之事,我则挥泪对书估也。自是每一构思作文,常忆某书某人于此有理论,或有胜于我者,不见原书,纵敷衍成文,常自不慊于心。故有句云:“握管方惭书读少,行文渐觉忘遗多”也。今老矣,书失不能复还,即得新书,已无折角夹片,不啻从头读起,则七十年光阴为虚度矣。亟欲乘此眼明手健之时,惩其前失,捡得一事,即聚而录之,殆亦未为浪费笔墨,如此荆芥一例是也。时希记

[补]产后荆芥一味散,治血噤中风等疾,取效为快;无疾服之,能顺气益血清神。荆芥穗晒干,不见火,为细末,每服七钱,童子小便调下;七日后(指产后),沸汤调,以当茶饮,甚佳。

又:愈风散治产后中风口噤,牙关紧急,手足瘛瘲,荆芥穗轻焐过,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产科备要(该书此方凡三见)

.产后虚热口干,加麦冬、黄芩。——同上

.产后血滞不通,加桃仁、红花。——同上

.产后头风痛,加藁本、甘草。——同上

[按]藁本清上焦之风,为治偏头痛妙药,历来皆推重之。今有白芍之敛肝,配芎以助辛行,更为相得。

.产后多汗,四物汤加牡蛎、桂枝。——同上

[按]牡蛎敛营分以止虚汗,磨为粉,可外扑以罨汗。桂与芍合,调和营卫,固汗后之恶风,牡与芍合,同折营分之过强,此法可以记取。

.产后一月余,身热未除,四物汤加人参、陈皮。大抵产后不宜便用参,恐补住瘀血故也。若瘀血已住,新血已生,故不忌用参,而必用广皮兼制为当。——同上(故也下,《胎产证治》作“半月后恶血已尽”。)

[按]满月而后用参,犹以陈皮和胃通降,以免壅中,设想细慎可取。以目前言,不妨先以南沙、太子、潞党以为试探。

.治肝不行血,恶露不行,面青气喘,用四物加郁金汤。生熟地、赤白芍同用,加郁金、炙草各一钱。——生生宝录

[按]郁金为舒肝解郁之要药,今合芍归,则疏肝气,行恶血之力益彰。

.产后外感久而便闭者,或四物汤加大黄,芒硝暂服,即调补之。——女科粹言。

.败血冲胃呃逆,用生姜,柿蒂汤,下百病香附丸。——龙江茅氏女科

[按]百病香附丸统治妇科经、胎、产诸症,药为香附子童便浸八两,炒乌药四两,炙甘草一肉,葱白头八两,与醋半碗,捣汁为丸。盖以理气为主,与四物汤之理血者不涉。惟其药引数则,谓有“药对”意义,或可借鉴也,故亦录附于此。柿蒂甘平降气,为止呃之要药,惟呃亦有虚实寒热,当辅药以为对,试举常用者言之:此与生姜为配,又与干姜、与丁香、与肉桂四法,皆寒症也。与黄连为热症,与半夏则夹痰,与人参则中虚。又刀豆壳、胡桃中隔,性略同于柿蒂,而力似稍逊,则相辅可以相成而不悖。又吴萸与川连,与石莲子,则寒温相撷抗,以苦者能于降浊,而最与噤口痢为适。

.血运刺痛,血积血瘕,用良姜、赤芍、醋水各半煎,下百病香附丸。——同上

[按]良姜温脾胃,为止痛之要药,赤芍祛瘀,醋为酒属,皆取以活血温运也。

.血满便闭结,用枳壳、青皮汤下前丸。——同上

[按]血满设因气滞而胀满,若悉由于瘀,则枳、青之宽胸下气而利便,亦不能通瘀,仍须治瘀乃可。

.伤风,牡丹十三方加防风、天麻。——失记书名

[按]产后牡丹十三方,原方为归身三钱,益母草酒炒、玄胡各一钱,今遗记其书名,亦是手抄孤本,与《秘传妇人科》、《胎产指要》、《龙江茅氏女科》、《女科粹言》(先六世祖何书田原稿)同。惟载牡丹十三方一书失之劫中,《粹言》则已整理,付之影印公世云。

天麻与羚羊角,昔时为常用之品,且量亦都在一、二钱,不以为奇,故治偏头痛及眩晕,取效胜于今日。

.血晕,牡丹方加五灵脂、荆芥酒炒黑。——同上

[按]古拜散用一味荆芥炭,治产后郁冒及感冒风寒;今配以五灵脂之去瘀,宜为实证之治。

.四肢厥冷,牡丹方加肉桂、干姜炭。——同上

[按]血去多则血中之温气消亡,轻则气脱,重则阳亡,皆为危候,此用桂而未用附子,则阳亡之轻者。

.饮食不进,牡丹方加查肉、麦芽。——同上

[按]二味不但开胃助化,若炒制则尤可入血去瘀。

.产后有热汗多,四物汤加黄芩、浮麦。——图书集成

[按]此与三十一方之牡蛎桂枝,为止汗温凉之二法,佳方也。

.产后头痛,恶寒而发热者,属外感,不当从伤寒治,惟宜用四物加柴胡、葱白服之。——医宗金鉴

[按]虽云不当从伤寒治,然二药仍是伤寒法也。(又见条)

.产后热痢,热者清之,宜槐连四物汤。四物加槐花、黄连,以清肠而坚肠也。——同上

.发寒热,加干姜、牡丹、芍药各半钱。——普济方引产经

[按]如是者凡十一条,其首条云:“四物汤治大产小产,对证合服立效。”考《产经》一书,据日本丹波元胤著《中国医籍考》,非唐人贤时撰,乃隋人所著。以《医心方》及《普济方》所录皆是也。时贤《产经》尚存于彼邦,故可授知也。若此十一则确属于《产经》,则一可证四物汤不始于宋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则六合汤加味法,亦非元代王好古首创,而继躅于隋人,踵事之而益增华彩耳。

干姜与牡丹,一温一凉,以治产后寒热,已为良好之药对,加重芍药以调和之,尤见苦心。

.虚烦不得眠,加人参、竹叶各半钱。——同上

[按]人参补气之虚,竹叶除心经之烦,于黄连,知母,山栀等诸苦寒之法外,自有甘淡轻清之妙。人参之外,若与炙甘草、沙参、麦冬、石膏、西洋参、淮小麦、大枣、芦根等药相伍而用之,亦为药对之法。

.头痛或发热,加柴胡、黄芩各半钱。——同上

[按]以黄芩清肝治头痛,柴胡和枢机而退热,与海藏第二方药同而症亦同,因以其为《产经》方,故采之。

.身热脉躁,头昏项强,加柴胡去苗,并黄芩各半两。——《产科备要》引《活人书》

[按]《活人书》四物为等分,每服四钱,则每药各为一钱。而此加柴胡为五钱,何其主客轻重悬殊耶?余谓读古人方,其用量可于其本方诸药作比较,以知其制方主次之意,而为用方之参考。当以今日之常用量为主,不必刻舟以求,跬步不离也。

.血崩,加地黄、蒲黄各一两。——同上

.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宜服增减四物汤。——经效产宝

[按]方为减地而增人参、干姜炮裂,甘草炙,惟甘草四两,余皆二两,每服二钱。此方制重甘草,合干姜,则《内经》甘温能除大热之法也,或可进而用参附法。

.产后气虚,血海不调,宜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煎服,名六物汤。——证治准绳

[按]方治产后血虚,可谓极妙。芎、艾相合,不患留瘀;胶、地相辅,尤能止血。朱端章引古方云:“产前安胎四物,产后补益建中。”余谓产后补益,以血为先,治妇人血虚,须能补而能止,能止而又不凝滞,则惟此六物汤是尚,何事他求?

.凡产妇发热,脉虚大无力,内无痛,气血去过多,或产时用力,或早起劳动,乃血虚发热耳。用四物汤去芍,加参、苓、术。盖去芍者,以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加参苓术,以甘淡渗泄其热也。——伤寒类辨

[按]方解甚佳,其甘淡泄热一法,尤见气血虚损之发热,不当以耗折为事也。惟白芍一药,历来颇多以酸主涌泄,故伐生气为虑,其实既补肝体,何伐生气,以配合论:有当归之行,川芎之升,已足助其生气,行一酸收之品,正收撷抗之妙耳。熟地之粘,恐碍虚人之胃气,则去芍不如去地。

.产后血虚气弱,痰癖寒厥,皆令头痛。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四物汤芍药,桂枝。——妇科玉尺

[按]谓是气弱,却用桂芍以入营卫。

.如痰厥头痛,加半夏、茯苓。——同上

[按]既痛且眩,发则呕痰水也。

.如寒厥头痛,加天麻、附子。——同上

[按]素问厥论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痛发或有寒气,面青肢冷而呕吐。

.产后恶露不下,有因产时去血过多,无血不行者,面色必黄白,腹必不疼,以此辨之。无血者用圣愈汤(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补而行之。——医宗金鉴

[按]产后决无面色红润者,内有恶露,虽以无血而不行,必有恶血着于腹下,岂有不胀痛,不拒按之理,当以面晄脉虚而涩,腹时痛,且拒按为征。

.产后头痛,恶寒而发热者,属于外感,不当作伤寒治,惟宜用四物加柴胡、葱白服之。——同上(文与条重,惟按语可参考)

[按]产后表分疏,邪袭易,停于募原,故以柴胡和解,则外不过汗,内不过凉,而自有辛解之能。以为最合。若寒束甚者,此合葱白,亦可得汗,以为比桂枝易于制使。

.产后血虚,心烦短气者,宜人参当归汤,即人参、麦冬、肉桂合四物去川芎也。——同上

[按]加参麦以治虚烦短气,是至为确切之治,何必用肉桂?既作引火归元,亦不是反佐法,心既烦矣,交肾水以济之犹不暇,乃拨动其相火何哉?

.产后血虚而渴者,宜四物汤加花粉、麦冬。——同上

[按]产后当以血虚为主,加麦冬以养肺阴,花粉以生胃津,合之四物则阴血俱润,有效之方也。

.产后大便出血,有因大肠热者,宜芩连四物汤,黄芩、黄连俱酒炒黑用。——同上

[按]芩、连炒黑,凉血而止血,清汤而厚肠,为便血下使之良药。

.产后乳汁少,因去血过多,血少不行者,宜四物汤加花粉、王不留行。木通猪蹄熬汤,煎药服。外用葱白煎汤,时时淋洗乳房,以通用其气。——同上

[按]一般习惯,通乳但用木通猪蹄熬汤,鑫食面条,及外用旧黄杨木梳轻轻梳其乳房即可。今用花粉发乳,留行子活血,佐入四物汤中,以生血而化乳,尤妙矣。

.乳汁乃气血所化,故人冲任之脉盛,脾胃之气强,则乳汁多而浓,衰弱则淡而少。宜加味四物汤,可补血以通乳汁。四物汤加花粉、木通、猪蹄。先以葱汤洗乳房。——胎产症治

.产后外感寒热,用芎、归、芍、芩、荆芥、紫苏。——胎产证治

[按]外感当去热,此四物汤退一进三法,亦荆芩四物汤减地加苏法。苏梗辛温,去头面及腹中之寒,与防风不相上下,而性少和平,南人颇喜之。

.胁痛者肝虚也,宜四物干姜汤。当归、干地黄、芍药各三钱,川芎、干姜各一钱五分,枣五枚。——产孕集

[按]芎、姜通络,归、芍以缓痛,尚少芳香入络之佐使,青皮、香附之类是。

.产后目肿赤而痛者,以四物汤加生地、黄连治之。——邯郸遗稿

.产后小便闭者,以四物汤去地黄,加入赤茯苓、木通、竹叶之类。——同上

[按]此亦退一加三法,木通与竹叶治在清心热,所谓心移热于小肠也。

.产后大便闭者,四物汤加枳壳、青皮。——同上

[按]仲景承气法,以大黄寒下泄热,芒硝咸下软坚,枳实消滞导下,而厚朴宽气化湿,似非下药,然气痺则肠回不通,使上气能下,坚积可松,则庶恃夫厚朴。今用之产后,当减一等,则枳实改枳壳,而厚朴减为青皮也。

.产后服肿烦疼,用四物汤加藁本、防风。——同上

[按]藁防大能祛风消肿,此处用四物,兼有引经作用;以藁防若无四物之导引,必不能直入下部也。

.武叔卿曰:产后阴虚血弱,发热,四物加茯苓,热甚加炮姜。——济阴纲目

陈修园曰:此方全不用气药,是血虚气不虚也,加茯苓者,使天气降则阴自生,阴生则热自退,热甚加炒干姜者,取其从阴引阳,亦可从阳引阴,微乎微乎。——女科要旨

[按]《内经》有甘温能除大热法,是气虚阳虚之治,今修园谓此方全不用气药,茯苓入脾胃,终不能作血分之药用也。姜已炮黑,姑作血药,若与芩炭同用,则有苦寒与辛温为撷抗,苦辛合化,反佐从治,与引阳从阴之义。或炮姜与白微,则可兼清虚热;或炮姜与牡蛎同用,则更能与白芍同敛阴分,以咸寒之品,从阳以引阴,引阳以入阴,或者义更深长乎!

.治产后暴下血多,亡阳发热,四物汤加炮姜、肉桂。—女科歌诀

[按]姜桂皆温阳入血,此从治固阳之法,亦引阴以入阴之又一例。

何时希,上海青浦人。著名中医临床家、医史文献家,已知传世最久的世医。

而家传延续最长的要数江南何氏医学。何氏医学世代相传,从未中断,迄今已有二十八代,八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据《晋书》记载,何氏原籍山东郯城。后代迁居开封,金兵入侵后,何家随高宗南渡到江苏镇江和上海青浦定居。以医为业的第一代祖先是何冉和何彦猷兄弟二人。历17世,传到何元长时更是医名大震。何元长尤善望、闻之术。

据史裁:有金山(今属上海市)某人来求医。元长问:“尔曾溺于水乎?”其人答“然”。给他开药,服下就痊愈。人们问何以知此人曾溺水?元长答:“望其色,黑而滞;切其脉,沉而牢,此阴寒内袭。是以知其溺也。”可见何元长医术之精湛。

何元长之子何其伟初学儒,工古今体诗,父元长去世后,念及祖传医业无人继承,乃学医。不数年便名躁大江南北。时林则徐得软脚病,其伟为之治愈。林则徐赠联云:“枯井活人真寿客;戟山编集志诗豪。”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所颁18味禁烟方,即是何其伟所拟订。

何其伟著有《救迷良方》(年刊行),主述戒烟之方。另有《医学妙谛》书(年刊行)。其子何鸿舫亦以医名,著有《续医人史传》等。二十八代传人何时希为上海著名中医。何氏医学始于南宋,经元、明、清至今,计八百四个余年。

著作有:《中国历代医家传录》《何氏医学八百年》《近代医林轶事》《医效选录》《六合汤类方释义》《女科一知录》等。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ys/21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