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外国人为什么不担心上火?
对于这个问题,知乎网友是如何回答的?
不是外国人不会上火,而是外国人的上火,他们不叫上火
豆晓雷中医把病症分为病和症。症是症状,即症表现的状态,如口腔溃疡,青春痘,红眼,口臭,痤疮等等。病是引发这个症的原因,需要辩证,八纲辩证,六经辩证。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如果这样说会很难理解的话,症就是呕吐,胃疼,腹泻,食欲不振,眼花,鼻塞,血便,白浊,面黄,口腔溃疡,痤疮,心悸,怕冷,自汗,盗汗,脉滑等等,外在的,能够表现出来直接通过四诊知道的(望闻问切),叫做症。病就是肝经病,心经病,脾经病,肺经病,肾经病,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经等病,看不到的,外在症状其背后真正原因的,称为病。中医认为凡是所有的症状背后都有病为因,也叫做病因。至于能通过现代仪器看到或者检测到的胃溃疡,肝硬化,肠溃烂,尿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等,在中医里边只能算是症状,还不能算病。中医说的的肝心脾肺肾是一个整个的系统,不单是这几个能用仪器看到的器官,因此中医治疗胃溃疡,肝硬化等这些症,未必会从胃肝下手,因为这些仅仅是症状,诱发症的背后是病。
好了,说回来。口腔溃疡,在中医里面称之为口靡,属于症。上火就不仅仅是个症了,在某种程度上说,上火是个病名。
为什么叫做上火?且听我慢慢道来,对中医理论不感兴趣者可以跳过这段了。
中医认为在人的身体里边,心为阳为火,肾为阴为水,心火里边有真阴潜藏,肾水之中又有真阳潜藏。真阳在下上升成为心火,真阴在上向下降为肾水。火性炎上,本来是一直要向上的,但因为有了真阴的润下,火性不至于太过炎上,而且还会往下降为真阳。水性润下,本来是一直要往下走的,但因真阳的炎上,水性不至于太过润下,而且还会往上升为真阴。因此,真阴是肾水的源头,真阳是心火的源头,真阴从心火中生,所谓重阳必阴;真阳从肾水中生,所谓重阴必阳。水火相生相克,不断循环。
正常情况下,心火位于上方,因为真阴的润下,逐渐下降,以生真阳,但可能因为某些原因,(经络堵塞、润下失常、收藏失职等等)心火不降反升,(因火性本炎上,润下失常火性即复上)这种情况中医称为上火,火上到脾胃可能导致口臭,胃酸,厌食,口腔溃疡等等,火上到肝胆可能导致眼花,眼红,眼屎,口苦等等,火上到肺大肠可能导致鼻息热,鼻水泡,多痰,咳嗽,便干,便血等等,火上到心小肠,可能导致心悸,心慌,不安,小腹疼痛等等,火上到肾膀胱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刺痛,尿血,失禁,白浊,淋病等等。有些朋友可能看出来了,这些都是症状,不是病因。当然治疗又不能一概而论,上火也分阴阳表里虚实等等,需要辩证方可论治。
下火的意思就是把上边的火引下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引火下行或者引火归元。把火引到该去的地方,那些症状自然消失,就好像把洪涝灾区地方的水引到旱灾的地方去,两个地方就平衡了。又好比收费站五个通道,五个收费员全部都站在一个通道上,把那几个收费员引到他们每个人该在的岗位上,就平衡了。
下火和清火不一样。清火是把不在其位的火当成多出来有害的,清除掉;而下火是引其归位,或引火下行,或补阴恢复其润下之功。基本现在说的下火,都是苦寒攻热,其实那叫清火。
因此不是外国人不会上火,而是外国人不用中医的理论,他们把根据有些因为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痤疮,口苦等症状,通过仪器检测的方式发现更深层次的症状,起名字叫做肝炎,胆囊炎,胃炎等等来用西医的方法来治疗。甚至肝炎是我们中国人理解的意思,国外的人可能不叫肝炎,他们或者叫做肝感染什么什么的,被我们翻译为肝炎,因炎症的本意就是一种症,火多之症,炎字两个火嘛,翻译时觉得炎字更能代表国外人的那个意思,这也看的出来,火在中医的眼里占的地位很重要。
因此结论是,不是外国人不会上火,而是外国人的上火,他们不叫上火,理论体系不同,放到我们中医的理论体系里,病名就叫做上火。
以上只为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外国人不会上火?
评论谢绝中西医之争。■
为了降火而去吃中药,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有中毒的危险
周麓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嘴里长了小泡、溃疡,牙齿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你“上火”了,有的地方(比如我的老家)也把它叫做“虚火”,这似乎是比较“规范”的中医说法,我查了一下,《辞海》收了“虚火”,但没有“上火”。然后你想到你可能是吃了什么“火气”比较大的食物引起的,因为据说有无数的食物吃了都容易“上火”。你可能就想到要喝凉茶,或者吃牛黄解毒片(丸)之类的清热解毒的中药来清热、降火。在听说中药不能乱吃之后,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现代医学怎么看待“上火”?“上火”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并不是说中国人的身体比较特殊,只有中国人才会“上火”,而是因为“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的可能还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
如果“上火”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那就没有什么特效药物了,除了对伤口进行必要的消毒、消炎处理防止继发感染,主要还是要注意口腔卫生、多喝水、注意休息,靠自身的免疫抗过去。比较常见的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炎、口腔溃疡。几乎所有的人身上都感染了疱疹病毒,而且一旦被疱疹病毒感染上,就别想再把它彻底地消灭掉,只能终身携带它了。要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一点病毒学的常识。
许多人对病毒是什么东西一无所知,有的望文生义,以为那是疾病产生的毒素,有的则以为病毒是和病菌一样的,可以用抗菌素杀死。其实病毒是与细菌非常不同、也无法用抗菌素杀死的病原体。它们比细菌小得多,结构也简单得多,一般就是一个蛋白质外壳,里面裹着遗传物质。它们是一类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东西,可以像非生物物质那样结晶,但是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而且它们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所必备的各种构造,必须寄生在细菌或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才能生存。
在感染的时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粘到细胞表面,然后把病毒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胞当中,利用细胞中的各种“设备”复制病毒遗传物质,制造病毒外壳,再组装成一个个新的病毒。新病毒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会死亡、破裂,新病毒就被释放出来,去感染其他细胞。如果所有的细胞都被感染、死亡,病毒自己也就跟着死去了。所以这种凶狠的感染方式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疱疹病毒则采用一种温和得多的方式来与宿主共处。它们在感染细胞后,会让自己的遗传物质结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变成染色体的一部分,随着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而一代代地传给了新的细胞。所以一旦被疱疹病毒感染上,它就变成了永远潜伏在人体细胞中的敌人,不可能彻底把它清除掉了。这些潜伏的敌人有可能会导致癌变,不过一般来说是无害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生了某种疾病),由于某种未知的因素,潜伏的病毒遗传物质会突然被激活,开始复制新的病毒,让细胞死亡、破裂,去感染新的细胞。这时候你就觉得你“上火”了。不过,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一周左右,然后又恢复正常了。然而,以后病毒还可能再次被激活。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用以去除在细胞染色体中潜伏的病毒,以后也不太可能,所以“上火”是不可能根除的。最先进的药物只能做到抑制住病毒的复制,不让它爆发。
所以如果你喝了凉茶、吃了清热解毒的中药,几天后觉得“火”被降下去了,其实未必是药物在起作用,而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为了降火而去吃中药,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有中毒的危险。这类中药往往含有有毒物质。
例如许多人都吃过的牛黄解毒片(丸)其实是毒片。按照组方,每片(大片)牛黄解毒片含有50毫克雄黄。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二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口服10毫克即可中毒,毫克即可致死。即使你吃的牛黄解毒片是由很正规的药厂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已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去除雄黄原料中的砒霜杂质,也并非就可以放心服用了,因为雄黄本身就有毒(虽然毒性不像砒霜那么大)。根据《中国药典》,雄黄有毒,常用量为一天50~毫克,而牛黄解毒片的用量为按药典规定一天服4~6片,实际服入雄黄~毫克,竟是雄黄常用量的3~6倍。因为服用牛黄解毒片中毒、出现不良反应的并不罕见,例如《中国药房》在年就报道过38例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认为可能多由雄黄引起。
即使服用的牛黄解毒片的量不大,没有马上引起中毒,也不能掉以轻心。雄黄中的砷进入体内后,会累积起来,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肝、肾、脾都能造成损伤。虽然有时候为了治疗绝症人们不得不使用毒药(例如砒霜现在被用以治疗某种白血病),但是为了“降火”而去让自己慢性中毒显然是不合算的,无异于饮鸩止渴。■
反对
周麓答案关于中医的部分蓁蓁第一,上火不等于虚火,火分实、虚。而牛黄解毒片只适用于清实火,而且从中医角度来说也不是一个能长期服用的药,具体情况还是要咨询中医大夫,不要乱吃药。
第二,牛黄解毒片里雄黄确实有毒,但这是一个方子,里边还有牛黄、大黄、冰片、黄芩、石膏、桔梗、甘草。甘草又名国老,能解百毒。实验室研究表明甘草含有的多种氨基酸,能与铅,汞等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螯合物,从而治疗体内重金属中毒,所以复方具体有多少毒性目前确实不得而知,但据中国医药卫生期刊上报道,年至今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或者事件病例约为70余例,这基本可以说是牛黄解毒片的不良反应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了。不良反应广泛存在于各类药品中,像常见的OTC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百服宁、白加黑),导致肝功能衰竭、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的事件也有报道,但这也都可以算小概率事件,试问有几个人没有发过烧,没吃过退烧药的。害怕不良反应就不吃药,跟害怕空难就不坐飞机的有什么区别。但这不表示牛黄解毒片可以随便吃,要根据具体情况辩证分析,咨询中医大夫,不要乱吃药。
第三,疾病可以自限并不代表患者没有不适的症状,没有继发其他疾病的可能。而中医药能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正常感冒病程7天,一般情况下如果辩证准确3天可以痊愈,即使不能缩短病程,也能让患者相对舒服的度过这7天,防止感冒继发肺炎。
“上火”是民间说法。中医理论里”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一,多由内生,分为实火、虚火。实火,或由脏腑气血失调,阳气亢盛所致;或由五志过极化火;或六淫郁久化火;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而损伤脾胃,运化失调,积湿生痰,化热化火。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生疮、牙龈红肿、发痈疽疖疮,舌红起芒刺、脉滑数。虚火,阴虚火旺,表现为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燥咽干、午后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具体处方用药要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中医大夫,不要乱吃药。
据在欧洲出诊过的老师说,外国人也会有“上火”、“产后诸症”,只是没有中国人多。至于为什么白人嗜食肥甘厚味而很少会化热化火发痈疽疔疮:白人最开始就是游牧民族,饮食以肉、奶为主,体质适应这种饮食方式。中国人农耕民族,0多年来都是米饭、蔬菜为主,能吃上肉的都是极少数的贵族,消化肉、奶的能力自然相对较弱。■
阿斯匹林是万能的
匿名用户阿斯匹林是万能的
医生我头疼
Aspirin!
医生我牙疼
Aspirin!
医生我XXX
Aspirin!■
把[inflammation]译为[上火],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吕剑霆虽然不全一致,但英文有[Inflammation]一词,一般译为「发炎」,它是由[Inflam]衍生而成,而Inflam=[in]+[flam],[在火内]。
如果,初始接触英文时,把[inflammation]译为[上火],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知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联系电话(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医院收费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ys/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