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入末伏啦!
末伏简历
中文名:末伏
释 义: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俗 称:秋老虎
历史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特 点: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由于暑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下面为您介绍末伏养生法。
末伏养生中医推荐养心祛燥四大穴位
祛燥按“迎香”润肺防燥入秋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此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养心按“极泉”理气护心入秋后,是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期,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过高易引发心脏病复发。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
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健胃按“四缝”防秋膘增肥立秋后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肥胖者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
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强身败火末伏时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伏天机体能量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
“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老人们经过夏天长期的高温袭击,身体还比较虚,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很多疾病开始“秋后算账”。
专家指出,入秋后饮食上记住“三”,坚持做就能让您秋天不得病!
入秋饮食记住“三”秋天不得病的秘密!
1菜立秋多吃三种菜抵抗细菌少生病
立秋之后,地面上的火热之气仍盛,闷热潮湿。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人容易受暑湿、暑热与细菌病毒的侵袭,从而引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问题。
1菜花:预防感冒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无常,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免疫力也不知不觉地在下降,这时就容易让感冒病毒钻空子。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是一个预防感冒的好办法。
菜花含有的维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黄豆芽菜要高3~4倍,还是一种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剂。
2菠菜:预防口腔溃疡初秋气候开始变干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摄入不够,就容易上火,口腔里也会跟着出现溃疡、发炎等问题。
菠菜中丰富的核黄素是有效预防口角溃疡、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营养素。
3芹菜:促进睡眠夏秋交替的时节,温差较大,早晚凉,中午热,对于体质较敏感的老年人来说,身体很难马上适应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芹菜有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镇定神志的作用。
2汤立秋多喝三种汤润燥养肺正当时
虽然白天还是很热,但气候逐渐干燥,要注意润燥、养阴、润肺。
1
大麦芽煮汤:理气健脾
立秋后天气还是比较闷热,要少吃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咸食物。给大家推荐一款汤饮,不但能清热消暑,还有理气健脾的功效。
主料是大麦芽(一两)、和瘦猪肉(四两)、冬瓜(六两)以及少量陈皮(25克)一起用砂锅煮汤,大火煮开后小火煮1~2小时。
2
雪梨百合汁:清热润燥
立秋后燥气上升,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莲子、山药、百合等。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制,清热润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于经常干咳的人。
3
油菜燕麦粥:养胃健脾
立秋后还是属于长夏之末,天气仍然比较闷热,易造成食欲不佳,建议喝燕麦熬粥。
燕麦先煮熟,然后放入油菜末煮开。另外,将大米先煮熟,然后将提前做好的山药泥加入煮开。适当喝些能够养胃健脾。
末伏到了,有针对性的饮食和养生方法就像“免疫药”一样,让您能健康、轻松地迈进秋天的大门。还等什么呢?赶紧告诉家人朋友,把这些养生知识记下来,祝愿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地度过秋天~
为您
推荐
人到中年后,八种病会“扑面而来”,能躲过去的都是食疗高手
老年朋友注意啦!6招防止坏人打您身份证件的歪主意
比慢性病还可怕的长寿致命杀手,中老年人必看!
图文来源:新潮老人、快乐老人报、人民日报
编辑:刘思思//责编:白晨//监制:汪群均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好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ys/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