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唇炎 > 唇炎原因 > 41B皮肤疾病

41B皮肤疾病

 

1-B皮肤疾病

●要点

◎针对重症及难治性天疱疮、类天疱疮,血液净化治疗的目的是清除IgG自身抗体。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数为重症,为挽救生命,应尽早实施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通常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制,应注意防治感染IgG测定,以及FFP给药。

天疱疮、类天疱疮

◇寻常型天胞疮(pemphigusvulgaris,,PV);

◇落叶型天疱疮(pemphigusfoliaceus,PF);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

1.目标清除物质及机制

①目标清除物质

抑制皮肤组织的黏附分子的特异性自身抗体,1gG类(表4-1-7)

②机制

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抗原蛋白为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而桥粒芯蛋白对于维持角质,形成细胞间黏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IgG抗体损害了细胞间的黏附,造成棘层松解,从而造成表皮内水疱的形成。抑制Dsg的lgG抗体在血中出现后,也同样在皮肤组织沉积。治疗采用皮质类固醇,重症使用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免疫抑制剂、以及大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疗法[1,2]。

表4-1-7自身免疫性疱疮性疾病的自身抗原及特异性自身抗体

类型

抗原

抗体(IgG)

寻常型天疱疮(PV)

桥粒芯蛋白3

抗桥粒芯蛋白3抗体(antidesmoglein-3antibody,Dsg-3Ab)

落叶型天疱疮(PF)

桥粒芯蛋白1

抗桥粒芯蛋白1抗体(antidesmoglein-3antibody,Dsg-1Ab)

大疱性类天疱疮(BP)

大疱类天疱疮抗原

抗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antiBP-antibodyBP-Ab)

黏膜炎天疱疮(MMP)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层黏连蛋白5

抗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抗层黏连蛋白5抗体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EBA)

VII型胶原

抗EBA抗体

寻常型天疱疮(PV):发生率最高的天疱疮,多发于中老年,初发时多见口腔黏膜疼痛性、难治性糜烂及溃疡。黏膜病变未能控制时,可发展至广泛性皮肤水疱,甚至形成糜烂。

落叶型天疱疮(PF):在面颊、头部、胸部及背部出现鳞屑性、结痂性红斑、皮肤糜烂、水疱,黏膜病变极少。其他还有药物诱发性、副肿瘤性等亚型。

大疱性类天疱疮(BP):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特点为伴瘙痒感的红斑及形成肿胀的表皮下水疱。免疫组织学确认在基底细胞黏附部位有抗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血液中的抗体滴度也可以检测到。通常,与天疱疮相比,大疱性类天疱疮对皮质类固醇反应敏感。

其他:口腔、眼睑黏膜产生病变的黏膜类天疱疮(mucousmembranepemphigoid.MMP),以及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bullosaacquisita,EBA),虽然不在医保范围内,但是也有文献报道了血液净化疗法的有效性。表4-1-7是各种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的自身抗原及特异性自身抗体。

2.具体实施方法

①医保范围

确诊为PV、PF、BP的病例,如果因并发症或药物过敏,不能使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或者自身抗体滴度较高的重症、疑难病例,都可以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医保规定,在1个疗程中,每周治疗2次,上限为3个月。3个月后,如果仍然为中度以上的重症,可以再追加3个月治疗。

②治疗

考虑到使用FFP可能会带来未知的感染症风险,所以一般使用5%白蛋白作为补液,实施PE或者DFPP治疗,也有较多文献报道了免疫吸附治疗(IAPP)的有效病例。关于DFPP与IAPP的治疗效果的对照,以及IAPP中ImmusorbaTR-与PH-的比较,因为都是稀少疾病,而且每个病例的病程及治疗经过都不同,所以难以作出评价。抗凝剂使用肝素,如果有出血倾向,使用甲磺酸萘莫司他。

③治疗频度与次数

通常,血液净化治疗每周2次,血浆处理量1~1.5血浆容量[PV:体内血浆量=0.07×Bwx(1-Ht)],应根据症状及抗体滴度变化,调整治疗频度。

3.注意事项

①血压降低

因胶体渗透压及电解质的变化,会引起血压下降,应在DFPP治疗中,尽可能使用血容量监测仪,通过调整白蛋白补液量,将血压变化值控制在几个百分点之内。

②出血倾向

以白蛋白作为补液的血液净化治疗,数次治疗后,在清除lgG等γ球蛋白的同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也有丢失,所以应考虑给予补充,以应对出血倾向

③感染

如有长期留置导管,应注意导管插入部位发生感染。最好能每隔2~3周替换导管。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

①分类

因药物(表4-1-8)或感染(支原体、疱疹病毒)引发黏膜及皮肤的重度坏死性组织损伤,总称为严重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急性期),在日本,将表皮坏死性、剥离性病变占体表面积10%以上的定为TEN,不满10%的定为渗出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其他还有药物诱导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IHS)(表4-1-9),但多数在发病初期很难鉴别[3,4]。

表4-1-8推测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相关的药物

类别

通用名

解热镇痛药

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对乙酰氨基酚、非吡唑啉酮类感冒药

抗癫痫药

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唑尼沙胺

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盐酸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钠

抗溃疡药

法莫替丁

其它

别嘌醇、氨氯地平苯磺酸

注:使用不同药物的病例数不同,所以与发病频率无关(厚生劳动省,针对不同严重不良反应疾病的对应指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导致器官衰竭高发的药物)。粗体字为SJS/TEN报道病例数较多的推测致病药物[5]。

表4-1-9严重多形渗出性红斑(急性期)的主要分类及特点

疾病

特点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皮肤黏膜病变为主,表皮坏死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0%以上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

皮肤黏膜病变为主,表皮坏死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0%以下

药物诱导超敏综合征(DIHS)

表现为红斑、红皮症,没有或轻微黏膜症状

其他

②症状

伴随水疱出现渗出性红斑,黏膜糜烂、出血、表皮剥落(口唇口腔、眼、鼻、消化道、外阴部等),除了发热,还表现为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肝功能障碍,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增高,肾功能障碍,造血障碍,DIC及间质性肺炎等多脏器损伤。TEN致死率为20%-30%,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重症病例即使生命得到挽救,也会留下限制性通气障碍及失明的后遗症。日本-年SJS及TEN的报道例数为-例,两者比例为2:1。

③治疗

停用治疗药物,给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及IVIG疗法),激素无效,或者因并发感染,使用激素较困难时,从早期开始实施PE或者DFPP[6]。

1.目标清除物质及机制

①目标清除物质

以TNF-a(51kDa)为主的各种细胞因子及可溶性Fas配体(26kDa)

②机制

皮肤、黏膜的坏死性损伤,是因为细胞伤害性T细胞带来的直接伤害,TNF-a及IFN-γ等炎症性细胞因子带来的损害,Fas-FAS配体途径带来的损害,诱导了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凋亡。

2.具体实施方法

①医保范围

年10月,将严重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急性期)追加认定为特定疾病(疑难病)

②治疗

一般情况下,与DFPP相比,PE对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更好预期可以改善暴发性临床症状,但是因为大量使用FFP,也具有高额医疗费,医疗资源,病毒感染的风险,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可能出现过敏症状等缺点,所以应根据不同病例的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使用抗凝剂多数伴有出血倾向,可使用甲磺酸萘莫司他。

③治疗频度与次数

通常,连日或隔日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血浆处理量1~1.5PV,应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治疗频度。

3.注意事项

①血压降低

因胶体渗透压及电解质的变化,会引起血压下降,应在DFPP治疗中,尽可能使用血容量监测仪,通过调整白蛋白补液量,将血容量变化值控制在几个百分点之内。

②出血倾向

以白蛋白作为补液的血液净化治疗,数次治疗后,在清除lgG等Y球蛋白的同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也有丢失,所以应考虑给予补充,以对应出血倾向。

③感染

有长期留置导管,应注意导管插入部位感染的发生。另外会出现因表皮剥离而难以固定导管的情况,应慎重选择留置部位。

参考文献

1.石地尚兴,日本血液净化学会杂志..27:-.

2.中岛喜美子,等,日本血液净化学会杂志,,27:-.

3.相原道子,池泽善郎,日本皮肤科学会杂志,,:-.

4.奥山泰裕,等,日本血液净化学会杂志,.27:-.

5.鹿庭なは子,长谷川隆一,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年报..:1-14.

6松仓结子,池泽善郎,临床与研究..85:-.

6.ChavcTA,etal.BrJDermatol..:-.

(根岸康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zz/19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