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绿标,可收听音频
音频∣奶牛听
最近,网络流传这么两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这几天,浙江绍兴诸暨一个家庭始终沉浸在悲痛之中!6个月大的孩子,一个小生命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说没就没了!
安静睡去,全身发黑……2月27日上午10点多,枫桥镇上,刚刚喝完一瓶奶的宝宝仰躺着睡着了。
一个多小时后孩子父亲回家看孩子,发现孩子皮肤发黑气息全无!溢奶窒息,不幸离世,医院急救。
医生诊断是因为溢奶导致流质进入呼吸道而窒息。
医院医院医院抢救,但已是回天乏术,孩子再也无法醒过来了。婴儿的父亲称,婴儿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么没了真的是心痛万分。
喂完奶,需拍背打嗝并侧卧医生介绍,小儿的胃呈水平,胃底平直,而且婴儿胃容量较小等特点均会造成流质状物溢出,这就叫溢奶。
喝饱了立即仰天平放,危险更大,溢出的奶就可能流入气管而呛噎。所以喂奶期孩子喝饱了就让他睡尤其是仰天而睡是非常危险的。
喂养宝宝不要躺在床上喂奶,应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喂完奶后,将婴儿直立抱在,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放床上最好是侧卧位。
延展阅读:宝宝总吐奶,怎么回事?(←←请点阅)
新降生的小生命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上天赐予的最宝贵的财富,尤其对孕育这条小生命的母亲来说,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般的珍惜,可有时大人和小宝宝的亲密接触竟然会造成宝宝的生命危险:
2个月大女婴和父母同睡,多器官功能损伤!父母无奈放弃治疗…2月15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2个月大的双胞胎姐姐小天(化名)被诊断患上捂热综合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损伤,爸妈无奈只能放弃治疗。家长称当时小天睡在大人中间,三人盖着一床大被子,孩子头并没有埋在被子里,大人没注意到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2月15日,医院,得了捂热综合症的小天在救治中。
那条稿子里还提到了
“那些年,父母坚持的错误育儿观念”,
值得再拿出来讲一讲。
1.一天到晚“捂成粽”
一般来说,我们只要按个人对温度的感觉来判断宝宝当天到底穿多少就可以了。
老人体虚,他们比青壮年或者宝宝更容易感到寒冷。而宝宝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近乎是成人的两倍。加上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因此给宝宝穿衣反而是应该比老人稍薄一层,或者比青壮年多穿一件薄背心就可。
2.宝宝不会嚼,大人来嚼碎喂食
这种做法对孩子是非常不好的!
大人先帮忙咀嚼好食物,会让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说,嘴对嘴喂更是容易把疾病传染给孩子。
很多人以为自己没生病就没问题,但其实口腔里存在着很多种致病的细菌,抵抗力还很弱的宝宝有可能因为被喂食了咀嚼过的食物而染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等传染病。
3.宝宝吃点盐才有“力气”
其实,1岁内的宝宝没有必要添加食盐,因为宝宝对于食盐中的钠元素需求极少,天然食品中钠元素已经可以满足。
过多的添加对宝宝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宝宝的肾脏还没有能力充分排出多余的钠,会损害肾脏,更严重的甚至会因过多的钾流失而造成心脏肌肉衰弱。
4.互动时,爱亲宝宝
很多家长爱亲吻宝宝,但其实亲吻会带来疾病——疱疹病毒感染。
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疱疹病毒,而这种病毒平时就潜伏在唾液腺中,只不过因为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可以和这种病毒和平共处不发病罢了。但孩子免疫力很弱,所以可能趁着亲吻,病毒趁虚而入。
患上口唇疱疹的婴儿,免疫系统会急剧减弱,并且还会起水泡、发烧,甚至可伴有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
澳大利亚珀斯的宝宝Bonnie,在6个月大的时候耳朵上长了一个小包。
随后那个小包开始溃烂,流脓!
医院和父母都以为是简单的皮肤感染,直到有一天,Bonnie突然痉挛,医院抢救后才知道,Bonnie患上了口唇疱疹。
Bonnie被推进了急救室进行抢救,最终救了过来,但也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右脑偏瘫。
而病因就是Helen日常和女儿亲亲的互动,因为Helen自身携带了口唇疱疹病毒。
5.哄乖哄睡都靠摇晃
摇晃婴儿综合症(简称摇婴症或SBS),是指瞬间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或长时间无数次的快速摇晃婴幼儿,造成其脑部伤害,甚至死亡。
这样会引起宝宝颈部受伤,造成脑部损伤,造成局部性贫血。
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宝宝的智力明显下降、严重的运动障碍、失明和大脑实质性的损伤,如脑萎缩、脑软化、脑囊肿等。
家长们一定要多留心,可怜的宝宝,让人心痛!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说说Bonnie的案例。图上这个刚刚才6个月大的宝宝名就是邦妮,小邦妮圆圆的眼睛和圆圆的小脸非常招人喜爱,妈妈时不时的就要亲亲她。
可突然有一天宝宝的耳朵下方出现了一些小疱疹,细心的医院检查,小邦妮的并被认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服用药物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邦妮的身体状况反而更加糟糕了,甚至出现了痉挛的状况。
医院做了仔细的检查,这才确诊邦妮是被感染了单纯性的疱疹病毒,医院的时候病毒已经蔓延到了宝宝的大脑,引起了一系列的并发症,更严重的是这病毒造成了邦妮偏瘫性的大脑麻痹,就是说就算能治好,邦妮也有一半的身体不受控制了。
整个治疗的过程,看在眼里的大人都觉得痛苦,经过这些磨难邦妮的命算是保住了,可从此也就只能卧床了。
追究起病因来,竟然是邦妮妈妈得的唇疱疹通过唾液传播给了邦妮,免疫体系还不健全的宝宝完全没有抵抗力,这才酿成了大祸。
时至今日,医院里进行各种治疗,但愿通过治疗和复建能让她没有知觉的半边身子慢慢“醒来”。
刚出生的宝宝和5岁以下的小孩免疫系统都比较脆弱,而各种疾病可能通过唾液、甚至呼吸传染,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要尽量避免和宝宝又太过亲密的接触。
健康的身体向来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亲吻常常是表达人与人之间亲密的一种方式,可太多的疾病能够以这种方式传播,为了大家每一个人的健康期间换一种表达亲密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一个吻让宝宝患上脑瘫?罕见,但最好别亲孩子的嘴
勿怪幸(日本东京大学外科博士)认为:的确可能发生这种事,虽然几率很低但必须防范!
1.成人亲吻孩子,很大可能给孩子传染“口腔疱疹病毒”,口腔疱疹的典型表现就是民间所说的“上火”。
2.通常情况下,疱疹病毒不会引起很严重的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的确可以引起脑膜炎,脑炎。疱疹感染后继发脑膜炎或脑炎的极端罕见。
3.任何时候,亲孩子的嘴唇都是不合适的。如果成人发现自己有类似感冒,“上火”的症状时,切记不要亲孩子,脸颊也不要,接触孩子之前一定要好好的用肥皂洗手。
最近网络上一篇讲述澳洲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亲吻而导致疱疹病毒感染,继而继发脑炎,差点致命的文章传播很广,转发者众多。我留意了一下文章下的留言,很多人表示震惊,亲吻孩子还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那以后还能不能亲孩子了?
用嘴唇接触,也就是亲吻这个动作,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灵长类动物表达感情,喜爱,亲密的最常见方式。小宝贝可爱的胖脸几乎人见人爱,谁都想亲上一口,表达喜爱。可是亲吻孩子真能造成这么可怕的后果吗?
首先得了解一种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人类最常感染的单纯疱疹病毒有两种,一种是一型,常见于口腔,另一种是二型,常见于生殖器。
一型单纯疱疹病毒非常常见,根据研究统计估算,20岁以前的人有超过半数感染有口腔疱疹病毒。什么时候感染上的呢?幼年。来自于与他人的亲密接触。亲吻是最大的可能。
这种病毒通常只能通过皮肤的破损或者粘膜进入人体导致感染。第一次感染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症状,但如果有明显的症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口唇起泡,疼痛,烧灼感,甚至难以吃喝。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这不就是民间所谓的上火吗?对,口腔疱疹的典型表现就是民间所说的上火。上火不是真的身体有什么火,而是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病毒感染所导致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过个十来天,或者经药物治疗后,都会完全恢复。不会引起大的问题。
但是人一旦感染上疱疹病毒,病毒将会在体内隐藏终身,还没法根除。有些人可能从此不再发病,但有些人一旦出现过度疲劳,经期,暴晒,体弱,生病的时候病毒就会死灰复燃,重新活跃,引发上述的症状,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受凉,疲劳所致的“上火”。
这种常见的唇边起泡,即所谓的“上火”,其实是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只能通过粘膜或者皮肤的破损感染,而传染性最旺盛的时期是病毒活跃期,也就是有症状的时期,比如口唇生疮起泡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当然,很多人一年也有几天病毒会重新活跃,但不出现症状,而是悄无声息的传染,这种有点类似打黑枪,没人知道,就比较危险了,幸好这样的情况时期不太长,不算常见。
婴幼儿的免疫机能没有发育完善,相比起年长的孩子或者成人,对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很弱,更加容易感染。
所以,如果成人自己在疱疹病毒的活跃期,比如出现类似感冒,“上火”的症状的时候,切记不要亲孩子,脸颊也不要,最好连抱孩子都避免。当然,如果是父母亲,即便是发作期,想要完全隔离开孩子也是不可能的。那一定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孩子之前一定要好好的用肥皂洗手,不要亲孩子,哪里都不要亲,另外,发作期注意不要跟孩子共饮料,共餐具,只要跟口腔接触的东西都不要跟孩子共享。
不是病毒活跃期呢?也不要亲孩子的嘴巴。因为我们成人的口腔对于孩子来说其实非常的脏,有大约两百多种细菌病毒,比如疱疹病毒,还有导致消化道溃疡甚至胃癌的幽门螺杆菌,亲孩子的嘴巴,就等同于将自己口腔的病毒细菌注射给孩子,而且一旦传染给孩子,可能就会伴随她/他们的一生。再说了,亲吻嘴唇是人类性行为的一部分,亲孩子的嘴唇实在是不合适。
作为父母,自己除开要注意这些外,也不要让他人轻易地亲孩子,因为你不知道她或者他是否有感染疱疹病毒,是否是活跃期,既然无法保证,那就最好完全杜绝。其余的不是父母的读者就应该注意了,别人的孩子再可爱,也不要亲孩子,因为你可能是想表达喜爱,但没准就会害了孩子,孩子的父母也可能碍于面子,不好当面阻止,背地里没准嫌你太不文明呢。
话说回来,万一孩子不幸被活跃期的成人亲了,后果真的那么严重吗?
亲吻脸颊,感染的机会很小很小,但如果亲到了嘴边或者手,就可能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一旦感染疱疹病毒,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立刻发病。即便发病,也多是不太严重的口唇起泡,严重点的发热,口鼻发红,粘膜干裂,精神不振,没有食欲。
像网络热文中那样,孩子被妈妈亲了之后患上“脑瘫”,是真的吗?
疱疹病毒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很严重的症状,但极少数情况下,病毒的确可以引起脑膜炎,脑炎。疱疹病毒一旦感染后,最常见的是潜藏在面部的三叉神经中,所以有可能经神经进入颅腔内,引起脑膜炎或者脑炎,出现严重的后果。疱疹性脑炎如果发作,会出现局部或者全身的表现,比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然后出现嗜睡,严重的头痛,甚至出现神志不清,严重的可能致命,或者留下长期的后遗症。幸好,疱疹感染后继发脑膜炎或脑炎的极端罕见,据中国的统计,每年每万人口,大概有2-4例疱疹性脑炎,而其中儿童只占了1/3。所以很是罕见。
总之,如果自己怀疑或者确认是在口腔疱疹活跃期,有口唇起泡,口腔溃疡等等症状的时候,不要亲孩子,更千万不要亲孩子的嘴。不是活跃期的时候,亲孩子的脑门,脸颊是没有问题的,非活跃期病毒量不大,而且病毒是不会穿透皮肤的。另外一个原则就是,跟孩子亲密接触的父母亲们,一定要记得勤洗手,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不但降低传染给孩子疾病的几率,也能给孩子做个好的表率。
感冒化妆
拉肚子牙不好
四种情况别亲宝宝
延展阅读
亲吻是表达爱的一种最直接方式,尤其是面对家庭里的新成员,不论妈妈、爸爸或是其他长辈,都会情不自禁地亲吻小宝宝。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种亲昵的肢体语言会给宝宝带来患病的可能。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副主任医师吴虹告诉记者,年幼的宝宝抵抗力及免疫力都相对较低,如果亲吻者患有感冒或其他疾病,很有可能会在亲吻的同时把所携带的病菌传给宝宝。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要避免。
1.当家长患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肝炎、结膜炎、麻疹等传染性疾病时,都可能通过亲吻传染给宝宝。因此在生病时,大人接触宝宝都应该戴上口罩。特别是发现自己出现皮疹、水泡等症状时,不仅不宜亲吻宝宝,更应该及时检查,只要确诊就要母婴隔离,并且积极治疗。
2.很多胃肠道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是有传染性的,因此当家长拉肚子或者是患有胃溃疡等肠胃疾病时,也不应该亲吻宝宝,更不要用口舌替宝宝试食物的冷热、吹凉热饭等,这样做都有可能增加宝宝患病的几率。
3.当家长有口腔疾病,特别是患有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口腔疾病时,口腔中就会存在大量病菌,通过亲吻宝宝也会使宝宝患上龋齿等口腔疾病。
4.妈妈化浓妆时也不宜亲吻宝宝。化妆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化学物质,而且有些化妆品含铅,妈妈亲吻宝宝或者让宝宝亲吻妈妈时,如果让有害物质进入到宝宝体内就会危害到他们的健康。
此外,宝宝生病期间,家长也别为了安抚孩子而过分亲昵,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使宝宝病程延长,不容易恢复。
以上内容由奶牛君据《诸暨日报》、腾讯网、《生命时报》等综合整理,图片源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dwh/1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