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慢慢暖和,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
手足口病高发期正大踏步地到来
这条应对妙招,学到就是赚到!
每年的4-9月都是儿童手足口病流行高发期,主要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婴幼儿,其中以1岁-3岁的幼儿数量占比最多,而且每年都会有重症病例出现。
一到这个季节,宝妈们就要开始紧张起来了!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通过飞沫空气就能传播。也就是说,如果幼儿园里有1个宝宝患上了手足口病,就很容易导致一个班甚至更多人感染。
那么,妈妈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呢?一旦感染,又该怎么办呢?贝塔特别为大家请来了儿科主任医生余医生指点迷津。
余徳钊
医院儿科主任医生
1手足口病到底有什么症状?手足口病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EV71),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症状如下:1、初期,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妈妈们也很容易混淆。
2、再过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
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极少数患儿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肺缓性麻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2手足口病通过什么传染?主要是接触传染。比如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大人也会传染手足口病给宝宝!!!有妈妈反映,她在护理患病宝宝时,自己的手上也出现了疱疹,她很惊讶,大人也会得手足口病吗?专家解释,大人也会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过大人的免疫力强,症状也较轻,一般只是手足出现疱疹不会发烧,有的甚至没有症状。但是这些大人会成为手足口病致病病毒的携带者,是可能传染给孩子的。如果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孩子,负责护理的大人最好不要接触别的孩子;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从外面回来,最好先洗过手,尤其是接触孩子的食物前一定要洗手。
3这款神汤对付手足口病有奇效?手足口病,从中医角度来讲,主要是因为热毒和湿毒引起的。如果孩子除了出现皮疹,还伴有呕吐腹泻的症状的话,就属于湿毒性的手足口病;如果大便硬、不吃东西、溃疡比较严重的话,就属于热毒性的手足口病。而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余医生推荐的三豆汤,就是一条应对的妙方。三豆汤,即用赤小豆、绿豆以及黑豆煮成的汤。操作上非常简单。在煮之前将这三种豆清洗干净。然后用水浸泡1-2小时,然后再捞起,放入开水中煮半小时即可。(为了小孩的口感,还可以添加一些葡萄糖、冰糖进去)三豆汤是常用的祛湿良方。绿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赤小豆利水祛湿,虽然形态和功效和红豆相近,但赤小豆的祛湿作用比红豆强很多。黑豆解表清热。它们堪称“祛湿毒三剑客”。不管是对湿毒性的还是热度性的手足口病,都非常适用。4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染,做为家长,如何预防你的宝宝得手足口病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你的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2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3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并勤晒衣被。5宝宝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ys/1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