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百病唇肿的艾灸解决方法

 

概述

唇肿是指以唇部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本症好发于秋冬季,其发生与肺、脾、肝有关,主要病因病机为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日积月累,痰浊内生阻滞经络,渐成肿块。

本症在古代医籍中又被称为“唇风”、“唇疽”等。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剥脱性唇炎、慢性唇炎、口腔黏膜溃疡等多种疾病。

常见病因及症状

(l)肝气郁结:口唇肿痛,溃烂,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闷,嗳气,脘腹胀痛,胁痛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或细数。

(2)肺经受热:口唇肿,甚至燥裂、溃烂,热痛,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可伴有咽痒、咳嗽、咯痰,苔白或微黄,脉缓或弦滑。

(3)脾失健运:口唇肿痛,溃疡,缠绵不愈,四肢怠倦,痰白量多,胃纳不佳,脘腹胀满,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

病情分析与鉴别

(l)肝气郁结证与脾失健运证:两者相比,虽然均是由于气机不畅引起,但前者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同时血随气结,唇部肿痛,溃疡,并且伴有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耳鸣胁痛等症状:后者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出现口唇肿痛,溃疡等,同时伴有倦怠乏力,脘腹胀满,食欲不佳等症状。

(2)肺经受热证与脾失健运证: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肺经受热主要是由于外感热邪之毒,流窜经络,导致口唇肿痛,溃烂,同时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外感症状;而脾失健运的临床表现除口唇的局部症状之外,伴有脾胃症状,而没有外感发热等症状。

(3)肝气郁结证与肺经受热证:肝气郁结之证在病起初期表现为口唇肿痛,并且伴有耳鸣、胸闷嗳气、口苦咽干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以郁而化热,出现演疡部位热痛、头痛、目赤等症状,虽然与肺经受热有相似的发热症状,但其他兼证有明显的不同,临床上需要注意鉴别。

同时在临床上还应当注意与下列病症进行鉴别:

  茧唇:初起唇缘部有无痛局限性的硬结,形状不一,坚硬疼痛,表面溃疡后,有痂皮覆盖,状如蚕茧,揭去痂皮出血,并有恶臭分泌物。

  杨梅唇疳:好发于上唇,初起为丘疹或硬结,四周肿大,破溃后呈紫红色,基底部平坦,病程较短,可以自愈,有过梅毒接触病史。

艾灸取穴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多采用针刺治疗。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唇受到损伤或刺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辛辣之品,节制烟酒。秋冬季节干燥,可以在唇部经常涂擦唇膏等,滋润口唇皮肤,防止燥裂。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ys/15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