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季,警惕疱疹性咽峡炎趁虚而入

 

对于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4岁的多多却是在生病中度过的。

上月底,多多妈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玩,好久不见多多,朋友们更是各种好吃的,好喝的都上来了,接连2、3天,这下可让多多的嘴得到了满足。回家后,多多开始发烧,不停哭闹。多多妈以为孩子可能是这几日气温变化,着凉了,就到药店买了些儿童退烧药在家进行降温。

可是情况越来越糟糕,多多开始发烧,最高到40度,持续不降,拒食,甚至喝水、喂药也成了问题。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发现,原来多多得的是典型的疱疹性咽峡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降低、淋巴升高,发烧、口腔内布满充血性红点、口水多……

最近,妈妈们的朋友圈也被“疱疹性咽峡炎”刷屏了,据传“这是一种新病毒引起的,医生警告家人不要亲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孩子感染的原因让家长们大跌眼镜——通过爸妈的亲吻传播”。事实真是这样吗?

爸妈亲吻宝宝会患病?“娃娃扎堆”才是主因!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跟手足口病是“兄弟”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属病毒感染,不是新病,许久以前就已发现,好发于夏季。疱疹性咽峡炎侵及咽部,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手足口病是在疱疹性咽峡炎基础上,出现手、脚、肛门周围皮疹。

此病流行性较强,一般病程在5-7天,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潜伏期为2-10天,主要经过口、呼吸道及接触传播,虽然此病全年均有发生,但5月至7月为高发期。

下面我们对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的流行病学做下介绍: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从感染者咽部与粪便中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所以即便孩子一发病就隔离,前两天跟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还是很有可能中招。

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所以便后洗手很重要,除此之外,水疱破溃流出的液体也是有传播性的。所以嘴对嘴的亲吻是可能传播的,但这个传播比例很低,“不亲嘴”不如“勤洗手”重要。

再者,传染的“主战场”是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地方,通过身体接触或玩具、生活用具等物品进行传播。

正是由于这种传播特性,每年的4-7月是该病的高发期。放暑假后,离开了“娃娃扎堆”的环境后,发病率就渐渐降下来了。

尽管亲吻传播“非主流”,家长还是应该注意,别随便亲吻孩子,因为幼儿抵抗力差,一些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比如支原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给孩子。

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一种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对于不同种类的病毒鲜有交叉免疫。

所以这次得了,下次换个病毒种类,还会得病,不具有终身免疫力。

临床表现: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诊断标准: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淋巴升高(详见公众平台关于《血常规解读》文章,回复了解详情)。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杀病毒药,不用吃抗生素,对症治疗尤为关键。

我们该如何面对疱疹性咽峡炎呢?

医院

如果你怀疑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不知如何判断时,医院,请医生来帮助判断。

孩子主要问题

宝宝会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造成进食、水困难,拒绝进食。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尽可能保证液体入量极为关键。

家长的焦虑

1、宝宝高烧不退:适时服退热药。

2、宝宝拒绝进食:给宝宝准备适宜的食物。

得病后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后、睡前可以用温开水或盐水漱口。多进水也可减轻冲洗局部溃疡面,减轻宝宝局部症状。

2、食物温度:温凉为主,可有效减轻宝宝疼痛。

食物种类:可多吃些的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稀菜粥、果汁、温凉水等。

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连续4小时未排尿时,医院就诊。

3、观察孩子有无并发症:

在刚发病的几天里,如果有以下症状: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睡眠过程中一惊一跳、呕吐,请不要犹豫,立即带孩子去急诊。如果医生怀疑有脑膜炎,可能要做腰椎穿刺,请不要抗拒,听从医生的安排。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

4、发烧的对症处理(详见公众平台关于发烧的文章,回复关键词即可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发烧的处理意见》、《退热的最佳时机》等相关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

除了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等,大家都熟知的防护常识外。下面还有几点请大家需要格外留意。

1.切莫积食,降低免疫力。

像多多那样,一次吃太多,或吃的太凉、太油腻、太多肉,或是不停的吃等,都是导致孩子容易积食的原因。控制好食量,并且坚持两次进食(包括零食)期间,至少要间隔2小时。孩子不想吃一定不要劝喂。

如果不小心积食,务必及时处理。

消积食中成药:大山楂丸

消积食小儿推拿:清胃、顺运内八卦、板门等。

2.切莫上火,破坏身体平衡。

天气越来越热,注意及时给孩子增减衣被,以免上火。此外,甜腻(奶油蛋糕、巧克力等)、油炸、烧烤、辛辣、坚果、膨化食品等都易化火,尽量少吃或不吃。增加饮水。越是热时,越不能吃太凉的食物(如冰饮料、冰淇淋等),因为冰冷食物会迅速收缩人的毛细血管,让内热无法及时散出体外,导致内火上攻。体内有火极易感招自然界的热毒(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等病毒)。

一旦发现内火(口唇红、舌头红、手心热、眼睛红、脾气急、大便干臭、口臭,嗓子疼等)要及时清理,恢复身体的平衡。不然容易引起各种常见疾病。

清热食疗方法:绿豆水(绿豆不要煮开花)、金银花泡水。

清热小儿推拿:

清胃(胃火)、清肺(肺火)、平肝(肝火)、天河水(配合前面穴位清各种火),捏挤大椎至出痧(咽痛)。

小儿推拿可助宝宝康复

急性期:

小儿推拿治疗:平肝、清肺、清胃、顺运内八卦、天河水(不发烧或发烧39℃以下)、六腑(发烧39℃以上)、捏挤大椎至出痧。

大便干臭:加清大肠

疾病后期:

1.舌苔少,盗汗,或有午后低热

清补脾、平肝清肺、顺运内八卦、补肾、二马、少量天河水等。

2.时有低热,面色发黄,汗多无力

补脾、平肝清肺,顺运内八卦、天河水(不发热不用)、足三里等。(在公众平台回复以上穴位名称,可以得到更详尽的穴位说明)

每到孩子传染病的高发季,对于家长而言就是一场战役,尤其是对于身体弱的孩子,要更加小心翼翼。

但即使我们的防护工作做的再好,也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和意识,养成健康能力。因为孩子一旦养成这种能力,必将远离疾病带来的伤害!

如果您想让孩子获得这样的能力,可以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进行了解哦!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天天喝的白开水,里面居然有这么神奇的秘密!赶紧为孩子收藏起来!

??3岁孩子患脑瘤!这些癌症信号你一定要知道!

??孩子不孝也许另有其因,作为父母的你懂吗?

点击题目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健康,是一种能力!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ys/15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