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

 

年5月20日为第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主题为“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旨在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宣传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营养学家于若木的主持下,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年至年十年学生营养工作计划。这一计划命名为“护苗系统工程”,其中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以(卫疾控发号)文联合颁布文件将“中国学生营养日”法定下来。

蓝皮书主要介绍了饮食、运动与健康,鼓励学生以“”为目标规范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什么是呢?

5是指中小学生每天应吃5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是指煮熟或切碎的生菜叶,约00-克,水果约-克。

2是玩电脑、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

第1个1是每天应该进行1个小时以上中等或高等强度运动。

第2个1是每天吃1份肉,约80-克,相当于1个成年人的手掌心(不包括手指)的大小及厚度。

0是不喝含糖饮料。

具体来说,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旺盛,基础代谢率高,又活泼好动,需要的能量较多,通常可以将体重的正常增长作为衡量个体儿童能量摄入量是否适宜的依据。

一般学龄前儿童(~6岁)的膳食应注意食物品种的选择和的交替使用,每日的膳食组成为:米饭或面食~(1碗~2碗半米饭或两个半馒头或白饼子),大豆或豆制品10~20g,瘦肉、虾、带鱼,猪肝等g,鸡蛋一个,蔬菜I00~g,水果1~2只,牛奶或豆浆。上述食物可分成早中晚三餐和下午一次点心,另外还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不乱吃零食。

学龄儿童(6~12岁)儿童正值小学阶段,游戏和活动减少,学业负担加重,尤其因早晨时间紧张而导致早餐营养不足,常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就出现饥饿感,以致思想不能集中而影响学习,因此必须重视学龄儿童的早餐营养,尽可能吃饱吃好。早晨刚起床食欲一般不高,可采用干稀搭配的方式,如面包或蛋糕或包子加牛奶或豆浆或稀饭,再吃1个鸡蛋、一些肉松或午餐肉、素鸡等以补充蛋白质,早餐的能量摄入量宜为全天能量摄入量的25%~0%以满足整个上午学习所需能量,若早餐不能达到营养要求,也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增加一次点心,即课间餐。通常课间餐可由个小面包或糕点或包子加一杯牛奶组成。午餐和晚餐的能量摄入量宜各占总能量的5%,学校或家庭如能提供符合儿童营养需要而又清洁卫生的午餐,对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极大的作用,晚餐般最为丰盛,但也不宜吃的过饱。

青春期(1~18岁)男女性的发育过程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营养素需要量上也有所不同。男性青少年的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均较女性显著,因而能量摄入量应高于女性,但是矿物质摄入方面,女性因月经失血,铁的摄入量高于男性。总的来说,青少年的能量消耗大,蛋白质需求高,膳食安排应坚持以谷类为主,每日保证~g(4~6碗米饭或4~6个馒头或白饼子)粮食摄入,鱼肉禽类~,蛋类50~,大豆或豆制品(折算成干豆重),蔬菜00~g,水果50~g,牛乳或豆浆,食糖,烹调油10~。

“此外,还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但是一定要避免碳酸饮料和甜味饮料,碳酸饮料会导致钙铁锌等矿物质大量流失,甜味饮料则会导致肥胖。”安惠霞说。

另外,从临床接诊情况看,因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的电子产品导致干眼症的儿童少年也不在少数,除了减少与电子产品接触的时间,安惠霞还建议孩子多吃含维生素A(视黄醇)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南瓜等。有贫血症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女生适当吃一些蛋黄,动物肝脏,海带,红色水果等富含铁的食物。

中国学生营养日历年主题:

年:营养、健康、好学、向上

年:营养、健康、好学、向上

年:营养主要来自日常膳食

4年:营养贵在全面、均衡、适量

5年: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6年:大家来学营养知识,人人学会自我保健

7、8年: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9年:建设护苗系统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阳

年:营养午餐配合素质教育,为国育英才

年:喝牛奶,促健康

2年: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学生营养餐发展

年: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4年: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5年: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6年: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副标题:预防慢性病,从青少年抓起)

7年:均衡营养、适量运动——营养、健康,和谐同行

8年:均衡营养、适量运动——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9年:食品安全营养、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年:全面、均衡、适量——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年: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年: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托起祖历届主题国未来

年:均衡营养,成长更健康

4年:健康餐盘:2:1

5年:营养运动均衡发展

6年:,健康快乐我先行

7年:天天好营养,一生享健康

8年: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

9年:营养运动,携手护视力

年:合理膳食倡三减,良好习惯促三健

年: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

目前,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到标准,但蛋白质供给量偏低,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由于膳食中铁的吸收利用率低,我国20岁以下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6—29%。城市中小学学生一日三餐普遍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而实际上应该早餐丰富才对。学生膳食中植物源性铁的比例过高,铁的质量差、吸收少;学生钙摄入不足,仅为有关标准的40.6%,这与学生膳食中奶制品、豆类消费量偏低有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学生学业负担重、饮食不重视,导致营养状况不如小学生;城市学生因消费能力提高,可选择的食品也日趋增多,学生偏食严重,多吃高热量的巧克力、饼子等,同时缺乏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而农村孩子不偏食,且有机会干点农活,活动量较大,故城市孩子普遍营养状况普遍不如农村孩子。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郭栉懿说,有数据表明我国11岁——14岁的青少年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人矮2——厘米,主要原因是我国青少年膳食不平衡,导致身体缺乏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而营养不良。据统计,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不良较东部严重,身高体重不达标的比例为20%,生长迟缓的比例则高达0%。

学生营养缺乏时的症状

钙缺乏症:骨骼、牙齿发育不良;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病,软骨病;血凝不正常,易流血不止,肌肉痉挛;学习工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磷缺乏症:骨骼、牙齿发育不良;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病,软骨病,容易骨折;食欲不振等。

铁缺乏症;血红蛋白减少,贫轿;易疲劳;抗病力低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锌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特发性味觉低下;异食癖,如吃泥、砖、玩具等异物;容易感染;伤口愈合缓慢;智商低下等。

维生素A缺乏症;引起夜盲症;眼结膜、角膜干燥,角膜软化、溃疡等;皮肤干燥、脱屑等;对传染病抵抗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维生素B1缺乏症:形成色斑,眼睛无光,食欲不振,肌肉无力发酸,记忆力差,脚气病。常感到疲劳者,消化不良者,经常喝酒者急需补充。

维生素B2缺乏症:口角溃疡,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角膜炎;阴囊炎;视觉不清,白内障等。

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齿龈发肿、流血、腐烂;牙齿松动;骨骼脆弱、坏死;毛细血管脆弱,皮下出血等。

维生素D缺乏症:儿童软骨病,容易引起龋齿,成人的骨质软化病,副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B6缺乏症:脱发,口臭易发炎,皮肤损害,走路协调性差,虚弱,贫血,神经质。抽烟者,糖尿者,更年期者,食肉较多者急需补充。

叶酸缺乏症:缺乏症状面色发黄,发白,抵抗力差,贫血,疲倦,头晕,呼吸急促,孕妇可导致出血,流产,早产,生产困难,婴儿夭折,畸形,先天性贫血。

泛酸缺乏症:缺乏症状失眠,脚会感到烧疼痛,肾上腺衰竭,血压低,消化不良,便秘。

一日三餐如何设计

早餐设计

按照我国学生每目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0%左右。

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营养早餐应由粥面类、面点类、冷菜类等三部分组成,在餐后加一份瓜果补充维生素。

午餐设计

学生午餐的营养素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5~40%。

学生营养午餐的食物供给量,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并所占比重分别为65%、10%、25%左右较为适宜。

重视菜谱色、香、味、形、质的合理搭配。

要善于做些价廉物美又营养丰富的菜肴,如豆制品、猪肝、海带、肥肉、胡萝卜等食物。

晚餐设计

学生营养晚餐营养素的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5-40%,各种营养素的设计量应以补充有益于促进生长发育的营养素多一些。

学生营养晚餐的食物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禽蛋奶类等三大类食物,所占比重分别为60%、10%、0%左右较为适宜。

学生营养晚餐的种类,应在6-10种甚至更多的种类(不包括汤菜料、葱姜蒜调味料)。

要重视菜谱色、香、味、形、质的合理搭配。

营养结构塔状分布

预防营养缺乏

合理选择食物、调配平衡膳食、保证用膳食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且各种营养系间的比例平衡。谷薯类、动物食物(肉、禽、蛋、奶)、大豆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四大类食物中所含的营养及其比便各不相同,尽可能选择不同品种,达到营养平衡的目的。

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丢失;如主食过分精白,主食加碱过量,可造成B族维生素丢失;蔬菜先切后洗,烹调时间过长,可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和破坏。

改善食物感官性状讲究色、香、味,尽量使其多样化,增进食欲,满足饱腹感。

有合理的膳食制度1天餐,定时定量,一般的原则是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注意不偏食、挑食、厌食。

对热能、蛋白质、钙和磷、铁、碘、锌、维生素A和D等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应给给充足的热能和提高含上述营养素的食物,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完全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应予控制。高温下由于大量出汗除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外,组织蛋白分解增加,维生素C、B1和B2等水溶性维生素排出增加,应给予相应补充。患者的饮食营养应遵医嘱。

传统中医中的营养理论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同时还告诉人们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

五谷为养:畜菜果助五谷为养: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就是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青少年发育、生长,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

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指蔬菜水果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用。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的供给。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就是说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饮膳正要》提出:日食以三餐为宜,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饥饱失度。如《内经》所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过饥的害处。《内经》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弊端。中医认为进食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食积于胃肠,日久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害,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生疾病。

谨和五味: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食物也有寒热酸甜之别,人的体质又有虚实寒热之异。因此中医非常注重饮食的性味对健康的影响。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的不同特性。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味道。若过食辛热温燥之品,脂肥煎炸食物不绝于口,就容易助热化火生痰,煎灼津液,就会导滞“消渴病”的发生。《内经》指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甘味太过会因糖及淀粉摄入过多而导致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咸味太过会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而加重高血压、水肿等疾病。

天人相应四季食养饮食调理应随着四季气候变化而更变。一般讲,春天万物萌生可食大葱、豆豉等食品以助阳升散;夏季阳盛,应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伤阴,宜多食绿豆、西瓜等甘酸清润食物以清热、祛暑、生津;秋季气候干燥宜少食辛燥之品,多食芝麻、蜂蜜等油润之品以润燥;冬季寒冷,机体阴盛宜食羊肉、狗肉等温补之品以护阳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zlyy/21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