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带领我们来到新的世界
作为那个世界的客人
我们正在慢慢了解它
每天爱它多一些的同时
也需要尽可能避免它对我们的伤害
每一位潜水员都知道,不可以随意主动触碰任何海洋生物,但这并不能够完全避免某些海洋生物对人类造成危害,蛰伤、咬伤都有大于0%的可能性。
目录
鲨鱼
水母
海蛇
有毒鱼类
珊瑚
海葵
海胆
棘冠海星
海参
螺
章鱼
鲨鱼咬伤全世界鲨鱼种,所有的鲨鱼都不吃人,世界上不存在“吃人的鲨鱼”。但某些鲨鱼存在攻击性,袭击可使人体遭受重创,常因大量出血、休克而死亡。
伤人鲨通常具有十分锐利或排列整齐的牙齿,人被咬伤后,常发生大面积严重的组织损伤,引起大出血和休克,甚至死亡。某些鲨鱼牙齿疏散而排列极不整齐,常造成撕裂伤,创面大且不整齐。此外,鲨鱼在咬人时,会对组织产生挤压作用,引起组织坏死。
某些鲨鱼背鳍中含有毒素,例如虎鲨。刺伤处有锯齿状刺痕,局部除有剧痛外,还可出现红斑和严重肿胀,肿胀范围迅速扩大,可持续一周之久,伤口局部组织坏死,很难愈合。中毒严重者可致命。
遭遇后怎么办当受到鲨鱼袭击时,应设法驱走鲨鱼,以免受到再次袭击,并立即出水,止血及控制休克。
如被毒鳍刺伤,应在出水后立即用冷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对刺入创面小而内部损伤大或污染的创口,应予以扩创或吸引冲洗,将坏死组织一并清除,防止继续吸收中毒。还可用吸引器吸出创口内毒液。
如何避免当潜水员遇到具有攻击性的鲨鱼时,避免停留在鲨鱼上方(鲨鱼通常向上方展开攻击),保持镇定(鲨鱼能够“听到”慌张的心跳声,那会激发它的兴致),快速离开大蓝水,贴着岩壁尽快升水。
在有鲨鱼活动的海区或季节,不做裸潜,穿全身潜水服的同时做好防鲨措施,紧跟当地潜导开展潜水活动。
避免携带强反光的饰品。
潜水装备进行清洗,避免沾染动物血腥或腐败食物。
在水下避开有其它鱼群或死鱼的区域。
水母蜇伤水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6.5亿年前,个体大多由伞部和口腕部两部分组成。口腕上有许多小触手,长则可达数十米,其上密布刺丝囊,当触及物体时,立即缩短卷绕受害者,发射刺丝穿入人体皮肤,同时释放毒液。
水母蜇伤症状轻度蜇伤仅出现局部症状,中度或重度蜇伤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局部表现:蜇伤后立即有触电般刺痛感,局部出现线状或块状的红斑、瘙痒。眼部蜇伤可出现结膜水肿发炎和角膜损伤。严重者出现风团块、水疱、瘀斑,甚至表皮坏死等,剧痛难忍,继而全身皮肤潮红、奇痒无比。
全身表现:中重度蜇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可出现全身反应,主要包括晕眩、运动失调、痉挛性或驰缓性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谵妄、晕厥;溶血、心律失常、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弥漫性肌肉关节疼痛或痉挛,腹直肌强直;恶心、呕吐、腹泻;过敏性肺水肿、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及肾衰竭,直至死亡。
蜇伤后处理局部处理:立即上岸,用海水冲洗蜇伤处(勿用淡水)。不可用毛巾等擦拭伤处,大的触手应用镊子等工具取出[救护者应戴手套,避免自己受伤]。尽快用5%乙酸/白醋浸泡或其它碱性溶液湿敷蜇伤部位,持续至少30分钟或直到疼痛消失。可用40度热水浸泡起到止痒效果(不宜冰敷)。
全身治疗:抗休克、抗过敏、治疗支气管痉挛、肾衰竭及心功能衰竭等。尽早抗感染。中草药马齿笕、穿心莲、龙胆草外用或内服,对于水母蛰伤有效。
如何防水母不透明的可以注意避开,并保持距离,因其触手可长达十多米,并向四周伸展。脱落的触手或死亡的水母仍可发射刺丝。建议全身由潜水服包裹,起到物理防护效果。穿潜水服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捞或触碰水母碎片。
海蛇咬伤世界上存在海蛇约有50种,它们和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均为剧毒蛇。某些海蛇可生活在海中,也可爬上陆地。海蛇毒主要成分为神经毒素和各种酶蛋白,其神经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毒者出现肌肉麻痹,多以呼吸肌麻痹导致窒息死亡。
咬伤后症状多数被海蛇咬伤者在最初只有皮肤被刺感,局部无红肿疼痛。通常在被咬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感到四肢沉重,全身无力,呼吸短促,随后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全身肌肉疼痛、四肢麻木、张口困难、嗜睡、眼睑下垂、复视,严重时有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呼吸停止,窒息死亡。
有些伤者在被咬伤后3小时至6小时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在被海蛇咬伤致死病例中,25%是在咬伤8小时内死亡,50%在8-24小时内死亡,其余25%在两天内死亡,个别在两天后死亡。
被咬伤后的急救因局部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但是一旦出现全身吸收中毒症状就会变得十分危急。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
被海蛇咬伤后伤者切不可惊慌奔跑,以免加速蛇毒的全身吸收。立即用纯净水冲洗伤口排出毒液(情况允许,可用1: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可用嘴、吸引器或注射器等吸引排毒。忌划开伤口再吮吸或机械吸引。如果海蛇咬伤四肢,在咬伤后应立即用宽幅布条在伤口周围做环形包扎,保持合适压力,以不影响肢体深部动静脉血流为宜,能够有效减少或阻止毒素全身吸收,一直保持到入院治疗,注射抗蛇毒血清。
如何避开海蛇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在水深超米的开阔海域中很少见。深水海蛇在水面逗留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在傍晚和夜间,在海蛇活动的海区潜水应提高警惕。遇到海蛇时应谨慎避开或将其驱走,交配季节的海蛇最具攻击性,向当地潜导咨询相关季节。
?
有毒鱼类部分鱼类具有毒腺,它们机械刺伤人体后分泌毒液,引起人类局部或全身中毒。除了有毒腺的虎鲨外,主要还包括魟鱼、石头鱼、狮子鱼、部分海水鲇鱼、鲀鱼等。
其中的部分有主动袭击的习性。有毒鱼类中毒通常因为不注意脚踩中埋藏于沙中的背刺或手伸入岩礁缝隙被伪装的鱼刺刺伤。
症状表现有毒鱼刺伤后的表现与进入伤口的毒液性质、量、受伤部位、机械性创伤程度和被刺者的身体状况等均有关系。除了毒液的毒性效应外,撕裂伤也可引起创伤反应。
局部表现:
毒虹刺伤:在10分钟内会出现痉挛性剧痛,立即流血,在半小时后加剧并向外辐射波及整个肢体。
石头鱼刺伤:即使鱼体已死,其毒性依然存在。被刺后引起神经和呼吸系统失调症,高热、畏寒、抽搐,甚至呼吸困难、休克。
鲇鱼中毒:局部有戳刺、搏动和烫伤感,持续20分钟至10小时,且可沿肢体向上扩散。伤口附近可因局部缺血而呈苍白色,不久呈青紫并出现红肿或红斑。伤口易继发感染。
狮子鱼中毒:立即产生剧烈的刀割样跳痛,并向周围扩展,持续数小时。伤口局部红肿、发热,随即青紫、组织坏死脱落,常继发感染。
全身表现:
可出现乏力、胸闷、心悸及全身肌肉酸痛,全身散在的皮肤出血及继发感染等。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多汗、呼吸急促、咳嗽、肺水肿及休克等表现。
刺伤后急救被刺伤时,应立即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用止血带结扎,清洗伤口,除去毒液,防止毒液回流循环系统,医院。
珊瑚珊瑚与水母类同属腔肠动物,口周触手有刺丝囊或蜇刺,是它们用作自身防卫和攻击其它生物的器官。
珊瑚种类繁多,有些如角孔珊瑚、气泡珊瑚、玫瑰珊瑚等有显著毒性。
症状表现石珊瑚刺伤可发生刺胞皮炎所有的症状,最初的反应是疼痛、红斑、瘙痒。重者可在刺伤部位出现红肿,有剧烈的刺痒和疼痛,很快出现丘疹、水疱、瘀斑,亦可出现疼痛性荨麻疹样损害或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由于被珊瑚石割伤,皮肤的损害症状加重,局部有浆液性渗出物,24h内即可形成溃疡,经久不愈,愈后留下瘢痕和持久性瘙痒,若并发继发感染会使病情延长。皮疹好发于四肢、颈部及胸腹部,皮疹常呈典型的线状损害。
伤后处理珊瑚擦伤应首先用清水肥皂水洗涤去除伤口内残留的石灰质碎渣,然后用纯净水、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强力冲洗以去除附着物,以防继发感染。
海葵有些海葵目海葵的毒素为一种类似神经毒的物质;有些沙海葵目的岩沙海葵,触手很短,完全收缩时呈皮壳状,它的毒素是一种聚醚类非蛋白剧毒性海洋生物毒素,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有特异性心血管效应。
症状表现与海葵接触后不久皮肤会出现针眼大的小红点或绿豆至黄豆大的风团块,20分钟左右之后形成丘疹疱,奇痒难忍。丘疹疱可逐渐扩大、糜烂、溃疡,并称可持续约2周,恢复后留有浅瘢痕。海葵中毒后早期会有流涎、口唇舌尖麻木、神经过敏,严重者出现腹痛、心绞痛、全身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等。岩沙海葵毒素是典型的心脏毒素,为目前已知最强的冠状动脉收缩剂。冠状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然后出现心室收缩力降低,血压下降,心肌供氧不足,心功能严重障碍,最后导致心脏停搏,随之呼吸衰竭而死亡。
蜇伤后急救海葵蜇伤部位应用海水冲洗或浸泡,勿用淡水。可局部敷用干燥粉剂,或用刀背、镊子等工具小心地去除触手和刺丝囊。5%乙酸、饱和明矾溶液或氯化铵溶液可制止刺丝囊进一步发射刺丝,并兼有中和毒素的作用。微热高渗盐水反复冲洗亦有助于中和毒素。
被岩沙海葵蜇伤后,应立即设法除去皮肤表面的触手、刺丝囊和刺丝。
海胆海胆壳上的棘刺是结缔组织钙化后形成的柱状突起,和体内的毒腺相通,当棘刺刺入皮肤并注入毒液后可引发皮炎。有的海胆体内的毒液为神经毒,刺伤皮肤后可引起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海胆表面的棘刺为坚硬发脆易折断的骨质突起,刺入皮肤后棘刺易断在皮肤内,引起机械性损害,要比皮炎的症状还多。海胆刺伤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决定于海胆的种类、刺伤的部位、时间、严重程度和机体的敏感状态。
伤后症状海胆致伤是由于摄食海胆的生殖腺或遭海胆的棘刺伤引起中毒,大多数海胆在繁殖季节都是有毒的,其毒素在生殖腺中。刺伤后局部可出现剧痛,随之红肿及有烧灼感,伤口呈紫色,可持续3-4天;重者伤口能继发感染或溃烂,经久不愈。全身还可出现眩晕、心悸、呼吸急促,重者可手足抽搐,发生麻痹。
1、被海胆刺伤后立即会感到灼热、剧痛,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皮肤有出血,不久后伤口周围出现水肿性红斑,偶有水疱,1-2周皮疹会逐渐消退。这种局部的皮肤症状为速发型变态反应。
2、肉芽肿性结节是一种迟发型反应,在刺伤后1年内与局部出现圆形约0.2-0.5cm大小的坚硬结节,单发或多发。结节表面呈疣状,质地坚硬,呈淡红色或青色,以后变黄褐色,表面角化,有的结节便面呈火山口状,一般不痛或有轻度压痛,多发生于手部。这种肉芽肿结节可能是海胆刺伤皮肤后,发脆易断的棘刺的尖端残留在皮肤内,数月后形成异物肉芽肿。
3、浸润性斑块属于迟发型反应,这种损伤可和肉芽肿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发生。在刺伤皮肤后数月内,局部出现弥散性暗红色浸润块,多发生于手指,以后手指可出现梭状畸形,并有局限性骨破坏及邻近指关节滑膜炎的症状,使手指活动受限,这种症状经久不愈,少数可自然吸收。
4、由于海胆体内的毒液或神经毒素注入人体,除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外,有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面瘫,甚至出现全身瘫痪而死亡。
急救处理一旦遭海胆刺伤后,仔细检查伤处有无残留的海胆棘刺突,应首先将查棘除尽,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去除毒液。伤口可用5%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或局部封闭止痛。若出现中毒症状,医院救治。
棘冠海星棘冠海星又称魔鬼海星,身体表面密布有毒的棘刺。被刺时棘刺留在皮肤内引起疼痛、皮炎,也可能导致二次感染,造成伤口大发炎。
症状表现海星毒棘刺伤或其体表黏液与人类皮肤接触后可引起中毒,其毒素有很强的溶血性。刺伤局部剧痛,红肿麻木。严重中毒时,可有肌肉抽搐,运动失调。
急救处理被棘冠海星刺伤后,立即清洗伤口,或用35%酒精浸泡促使毒素水解。除去毒物,送医院。
海参海参少有剧毒,毒素最突出的毒性是溶血,人类除了误食加工不当的剧毒海参发生中毒外,还可因在捕捞、加工鱼产品和其他涉水作业时接触海参排出的含毒黏液而引起中毒。避免直接接触海参,特别是其体表黏液。
症状表现接触海参毒素的局部皮肤、黏膜可有烧灼疼痛,红肿,呈炎性反应。染毒局部涂水后有起泡反应。如毒素溅入眼睛,可能造成失明。毒素吸收进入体内后可引起全身乏力,并有消化系统障碍。较严重者出现四肢软瘫、肠麻痹、膝反射消失,可能出现咯血。
急救处理用清水或加温后的纯乙醇涂擦患部;进入眼睛内的毒液尽快用清水冲洗,并滴入可卡因眼药水。干品海参在食用前必须先煮沸1小时,然后在水中浸泡3天,以减少毒性。对误食剧毒海参时间较短者,应尽快催吐或洗胃。
鸡心螺栖息于岩石、珊瑚礁和泥沙的海底。其刺状的针齿上有毒腺。澳洲的地纹芋螺是最毒的芋螺,具有多种成分,最为复杂的毒素,一次产生的毒液可以杀死15人。目前没有抗毒血清。
症状表现局部被刺时,伤口部位有麻木感,甚至肌肉出现麻痹。全身中毒后出现震颤、痉挛、昏迷、全身四肢无力,肌肉麻痹,意识涣散,更甚者会引起昏睡甚至心脏衰竭死亡。
急救处理局部处理方法,刺伤部位立即用热水冲洗或浸泡,以破坏毒素毒性和接触疼痛。热水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医院治疗。
章鱼章鱼身体上的腺体,具有毒素。有些章鱼能分泌毒液,与蛇毒相似,能导致被刺伤的人死亡。蓝环章鱼属于剧毒生物之一,尽管体型相当小,一只蓝环章鱼所携带的毒素却足以在数分钟内一次杀死26名成年人。但这种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它尖锐的嘴能够穿透潜水员的潜水衣。目前还没有解毒剂。
人被这种章鱼蜇刺后几乎没有疼痛感,一个小时后,毒性才开始发作。章鱼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伤口大量出血,且感觉刺痛,最后全身发烧,呼吸困难,重者致死,轻者也需治疗三四周才能恢复健康。
在人体内,蓝环章鱼的毒素侵害着所有受人脑支配的肌肉,被攻击的人虽然神志清醒,却不能交流,不能呼吸。如果不做人工呼吸的话,他会渐渐窒息。不过大多数是麻痹后溺亡。
环纹章鱼毒素攻击肌肉,视觉失明。90分钟使人死亡。目前没有抗毒血清。
另一种头足纲动物-火焰乌贼也能制造与蓝环章鱼相似的毒素。
急救处理遭蓝环章鱼啮咬的第一时间急救方式是立即清洗伤口,除去毒素,并施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急救必须持续,直到伤患恢复到能够自行呼吸的状态为止;而这往往需要数小时之久。医院,也只能够对伤患进行呼吸与心跳的维持治疗,直到毒素浓度因身体代谢而降低。成功撑过24小时的伤患,多半能够完全康复。
总结
保持中性浮力
不触碰、不捕捉、不逗弄
尽可能减少裸露身体面积
尽可能不穿明亮、带光泽的着装或装备
若在岩石地区行走,脚上一定要穿护具
拍摄照片时戴专用手套,以防不注意时被珊瑚割伤或海葵刺伤。
救治原则主要为止痛、抗毒及防治继发感染。尽可能挤出毒液,及时结扎伤口上端,防止毒液扩散倒流至心脏,尽快送医。
预订石油钻井平台,认准“小白潜水”
长按识别白癜风能好吗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ys/1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