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之9眼皮肤白化病

 

眼皮肤白化病是最容易识别的遗传病之一,白化病基因诊断主要目的是鉴别诊断是否为白化病,一旦确诊将有利于白化病患者的管理(特别是眼部的管理),目前郑大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已完成多例白化病基因诊断,余例产前诊断。

1.概述

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albinism,OCA),是一组由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分为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型眼皮肤白化病。白化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在中国人群中,眼皮肤白化病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携带率约为1:65。

2.病因

常见的的眼皮肤白化病分为4型。OCA1型又分为两个亚型,OCA1A和OCA1B。两亚型在出生时不能区分,二者均有TYR(tyrosinase酪氨酸酶)基因的突变,导致酪氨酸酶活性改变,引起临床表型的发生,但OCA1A酪氨酸酶活性完全缺失,眼睛、皮肤完全缺乏黑色素;OCA1B酪氨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但保留部分酶活性;OCA2型由OCA2基因突变产生,该基因编码黑素小体膜上的转运蛋白,此型随年龄增长色素增加,故又称不完全性白化病;OCA3型是位于9号染色体的酪氨酸相关蛋白1基因(TYRP1)突变导致,仅见于黑种人,产生褐色色素,故头发、皮肤为浅褐色或褐色;OCA4突变基因为MATP(SLC45A2),编码影响黑素合成的转运蛋白。

3.临床表现

眼皮肤白化病临床症状包括黑色素缺乏或缺失(常累及眼睛、皮肤和毛发等)和特征性的视觉系统缺陷。白化病患者的视觉系统受损,且无法有效修复或逆转,这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患者出生即有临床表现,因全身皮肤色素缺乏,皮肤毛细血管显露,皮肤薄而柔软,呈白色及红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患者对紫外线高度敏感,常出现日光性皮炎、光化性唇炎、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等疾病。毛发呈纯白、银白、黄色、金色或茶色。眼睫毛及眉毛呈白色或淡黄色。视网膜、虹膜颜色减退,瞳孔颜色减退。白天畏光明显,夜视正常,同时还可以伴有其他视觉改变,如视野敏锐度下降、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视交叉处神经路径改变、眼球震颤。

4.诊断

根据泛发性皮肤及毛发色素脱失,眼部色素脱失加上眼震颤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但因为存在不同类型之间的临床表型重叠,故基因诊断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结合MLPA可以有效检出眼皮肤白化病相关基因变异,基因诊断率可达到80%。对于罕见白化病类型,可以进一步通过全外显子测序(WES)查找病因。

5.治疗

白化病患者主要通过出生后避免光线通过无色素阻挡的瞳孔对眼底损伤来治疗,另外避免皮肤在日光下暴露也有助于避免皮肤病变,国外有通过瞳孔移植术治疗白化病的实验研究,但尚未在临床中应用,未来通过基因治疗恢复黑色素表达是一个较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附:眼皮肤白化病诊疗流程

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cqkpg.com/ways/19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